当主动脉夹层遇上肠梗阻
什么?主动脉夹层?
什么?肠梗阻?
两个病死率高的外科急症,同时发病,可以治愈吗?
答案是:可以
宋先生,男,57岁,2020年1月2日,因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收治入院,入院后积极控制血压、心率、缓解疼痛等对症处理。3天后诉腹胀,未排便排气,灌肠后不缓解,经腹部CT示:肠梗阻,遂禁食水,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于1月8日在全麻下行“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经鼻腔肠梗阻导管植入术”,术中可见肠管扩张明显,在导丝引导下顺利将肠梗阻导管通过幽门越过十二指肠,送达空肠上段。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次日由重症监护室安返病房,继续给予控制血压、心率、抗炎、静脉营养及肠梗阻导管负压引流等综合治疗。术后复查腹部平片可见肠梗阻导管通过顺利,患者腹胀逐步缓解,正常排便排气。1月13日给予拔除肠梗阻管,正常进食后患者无不适症状,患者康复出院。
主动脉夹层 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主动脉夹层起病突然,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压迫症状,约96%的患者会在一开始达到高峰疼痛,展现出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部分患者发病后因存在大量出血、肾脏持续性缺血等症状引发致命性并发症而迅速死亡[1]。研究表明[2],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24h内病死率高达21%,后每小时死亡率以1%~2%的速度增高,48h内病死率高达50%~68%,三个月病死率高达90%。
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是指在DSA下将覆膜支架放置于胸主动脉破口处,阻止血流进一步流入假腔,从而修复主动脉,挽救患者生命。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主要方式,具有安全高效[3,4]的特点,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优势,可达到胸主动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
肠梗阻 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导致患者死亡。
肠梗阻导管的作用机理是将导管插入梗阻部位的上部直接进行吸引减压,能将咽下的空气和肠道中潴留的内容物吸引并清除,从而解决梗阻症状。肠梗阻导管是由硅橡胶制成,其生物相容性优越,富有柔软性,可减轻患者身体负担。肠梗阻导管在肠管内其引导作用是前端子,前端子呈现与肠管内部相融合的形状,它不仅仅起到重垂的作用,在碰到肠管壁还会微妙的弯曲,引导导管沿着肠管壁前行。导管全长3米,可以下至回盲部,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对梗阻部位、行吸引减压,从而解除梗阻,避免患者因手术带来的创伤。
传统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常常采用开胸手术,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创伤大、出血量多,且围手术期患者病死率和截瘫率均比较高。胸主动脉支架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技术,已成为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一线治疗方案。
肠梗阻导管的应用避免患者因肠梗阻患者行开放手术的风险,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最佳治疗方式。此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为肠梗阻患者带来的更为微创的解决方案,更为风险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术后因卧床等原因导致肠梗阻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手术方式。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 放置肠梗阻导管
术后第4天 夹层术后
参考文献
[1]叶仕高,刘永春.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2):169-172.
[2]开丽比努尔·托乎提. 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19.
[3]马祥云,赵根尚.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近中期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3):3942-3945.
[4]高金玉,陈庆良,姜楠.单中心腔内隔绝术治疗老年人67890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0疗效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7(6):636-638.
供稿 外科管委会 白桃 黄春莉 孙静
编审 汤笑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