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屏的心源性猝死,其实离你很近……
2019-11-29
浏览次数(2961)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11月27日,35岁艺人高以翔在节目录制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专家确认:心源性猝死。

11月26日,55岁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陈义平进入单位电梯后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专家确认:心源性猝死。

11月20日,56岁新华社国际部专稿中心主任徐勇在办公室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专家确认:心源性猝死。

文艺界、医疗界、新闻界,各行各业。

35岁、55岁、56岁,中青年皆有。

动动你的手指百度一下,心源性猝死的事情并不少见。

曾经以为猝死很遥远的你,还这么认为吗?


心源性猝死(即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近年来,我国随着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50%以上的心脏骤停事件,以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为特征。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4.4万,居全球之首。这意味着我国每分钟将有 2 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可是,与高患病率相对的是低成功抢救率。

目前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15%的抢救成功率。

那么,问题来了。突发心脏骤停应该怎么办呢?


华中阜外医院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主任张静教授用5分钟给你答案。

学会了正确的急救方法,还有一些关于“心源性猝死”的常识您得了解。


心源性猝死5大诱因

1.体力过劳:心脏负责给全身器官和组织提供新鲜携氧的血液,体力消耗过大,比如过度劳动、运动量过大等,都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

2.极度的情绪波动:极度紧张、严重焦虑、暴怒等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

3.寒冷刺激:每年的冬季都是突发性心脏病的高发季节,心脏不好的人群要主要防寒保暖。

4.便秘:当用力排便时,腹部压力增高,导致人体的血管压力也随之增大,进而诱发心肌缺血。

5.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9类易中招人群

①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是40-50岁

②男性猝死风险是女性的4-5倍

③吸烟者

④肥胖者

⑤缺乏运动及工作紧张者

⑥高血压患者

⑦糖尿病患者

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⑨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张静教授提醒大家,记住黄金四分钟!心脏猝死患者就多一分生存希望。

虽然心源性猝死值得我们重视与关注,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作为身体健康的人群不必过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