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抗“疫”时,还有他们在陪我们过关
2020-02-04
浏览次数(3104)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春节假期,在大家一天天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日子中,已经结束。

这些日子,我们看到了抗击疫情一线上,医护人员的坚守;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感。

这个春节虽寒,但也暖。

疫情肆虐下,华中阜外医院的医护人员,用爱心与奉献,为我们守护好每一道健康关卡。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肌坏死,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1月31日(正月初七)夜间,53岁的王先生没有任何诱因,突发胸骨后憋闷、疼痛,并一直持续。

一个多小时后王先生的胸闷仍没有缓解。敏感的妻子马上带他来到华中阜外医院急诊科就诊。

夜晚10点、11点,分别做了两份心电图,但是波形显示均没有明显改变。这个时候,王先生自我感觉胸闷也有所缓解,觉得没有什么大碍,要求开药回家。

作为医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专家组成员,郑晓晖主任每天都在急诊科坚守到半夜。见此情况,他详细询问王先生病史后指出:虽然心电图目前没有变化,但是病人胸闷最严重的时候有出汗,而且目前还没有缓解,建议:留观两个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并抽血化验心肌酶、肌钙蛋白和二聚体等,以确保王先生的安全。

郑晓晖主任刚离开,护士在给病人抽血时,险情发生了。

王先生突发抽搐、意识丧失,给予电除颤及胸外心脏按压后,转复为窦性心律。很快又发生一次室颤,再次电除颤后,行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早搏,ST-T段已经发生改变,考虑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诊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郑晓晖教授为患者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

王先生于23:48分被推入导管室。00:17导丝通过恢复血流,00:30手术结束。


冠脉介入手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从除夕到正月初七,像这样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进行急诊手术的病人,急诊科共处理了7例。疫情当前,他们依然守护胸痛患者的心健康。

在外科手术间,医护人员从来没有停下战斗的步伐。

主动脉夹层被冠以“旋风杀手”的恶名,是一类十分凶险的疾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是它的三大特点。发病后如不及时手术治疗,48小时以内的死亡率超过50%。

大血管外科病区主任张志东教授,就最善于跟这个旋风杀手拼输赢。

张大爷今年70多岁了,七年前曾被诊断为B型夹层,医生建议他保守治疗,但是张大爷并没有放在心上。1月29日(正月初四),张大爷突发胸痛,拉到当地医院后,CT显示,他的病情已经进展为A型主动脉夹层,生命到了最最危险的时刻。

为寻求进一步手术治疗,张大爷被转入华中阜外医院。在完善好相关防护措施后,张志东主任带领团队,立即为其实施急诊手术。


张大爷的病情十分复杂,不仅主动脉夹层严重,还伴有三尖瓣重度反流以及冠脉多支病变。手术从1月29日11:00一直持续到20:35,经过9个半小时的鏖战,手术顺利完成,病人返回ICU。

不只是心血管的问题,骨科外伤上,也有险关亟待医护人员奋勇向前。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凌晨一点。

骨科病区电话突然响起:你好,我是急诊科,请接收一名22岁车祸伤,胫腓骨骨折患者。


电话一挂,值班医护迅速响应。

接诊的医护人员穿戴整齐,做好防护后,迅速为患者细致查体,冰敷制动,并帮助抬高患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当天上午,骨科病区主任刘继军教授查房后表示,这个小伙子情况严重,尽快完善术前检查,进行急诊手术!



在病房医护的陪同下,该患者很快完成相关检查;当天顺利完成手术。

该患者已于1月30日痊愈,顺利出院。

据悉,当天骨科病区共完成了三台手术,并接受了一名ICU转入多发性骨折创伤患者。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但是当意外来到,这群医护人员一直都在。

在全民抗“疫”之时,在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里,华中阜外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1月27日,大血管疾病科主任翟水亭教授为患者实施“主动脉造影+腹主动脉造影+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1月29日,神经疾病中心主治医师唐东方为患者实施“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1月30日,儿童心脏中心二病区主任彭帮田教授为患者实施“大动脉调转+室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

这个春节,并不太平。疫情的蔓延,弄得每个人都人心惶惶。

可就是还有这样一群人永远守护着我们。

医院不灭的灯光下,他们一直在奋斗,为每一个患者的健康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