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
(2021年)
一、 制定背景
脑卒中位于我国疾病死因之首,其中60%—8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针对AIS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在发病4.5h内对符合溶栓指征的患者尽早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人员是AIS诊疗和救治的过程中的重要成员,静脉溶栓护理质量管理是患者早期救治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我国目前尚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护理人员AIS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护理实践规范。 为规范护理人员执行AIS静脉溶栓治疗,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组织护理学、医学及循证医学专家,在基于国内外AIS相关医学及护理研究进展和指南,经过多轮专家咨询,最终制定了《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团体标准。该标准涵盖了标准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静脉溶栓给药、病情观察与监测等5个方面内容,可为护理人员实施提供AIS静脉溶栓规范化的意见,保证其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注册护士。
三、主要内容
本标准重点规范了AIS静脉溶栓基本要求、静脉溶栓给药及病情观察与监测3个方面的内容。
1.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要求
对于可疑脑卒中的患者,应立即进行FAST评估,并启动院内快速救治通道;遵循患者进入医院到溶栓给药时间≤60 min的原则,快速完成用药前准备;建立单独静脉通路输注溶栓药物;在溶栓前至溶栓结束24h内,应监测血压、意识、肌力、言语变化。
2.静脉溶栓给药环节是护理配合的重点之一
护士应配合医生迅速做好给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准确掌握两种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在给药期间重点观察是否有神经功能恶化表现,如发生应立即询问医生是否停用溶栓药物,并做好再次行CT检查的准备的原则
3.除了准确给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病情观察与监测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对于经过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在其初次进食、水和口服药前,宜使用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吞咽障碍风险。并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及结束后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血压监测。当患者突发意识水平下降、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血压骤升、瞳孔改变等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并做好常见出血、口、舌、咽部肿胀及药物过敏等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本标准旨在规范我国护理人员执行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实践,提高AIS静脉溶栓护理质量,促进AIS静脉溶栓救治护理有序开展,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AIS静脉溶栓护理标准。
供稿 儿童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 王一涵
选自-中华护理学会护理团体标准解读: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
责编 朱贺变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