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小崴脚”可能会带来“大麻烦”!
2021-03-18
浏览次数(4465)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今天是个好日子……嘶,疼……”

脚崴了。




“今天再跑五公里,我能再瘦一公斤……嘶,疼……”

脚崴了。




崴脚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

当崴脚发生,你的第一反应是啥?

转转脚腕?

拿毛巾敷敷?

觉得只是小问题,休息一下就好了?

殊不知,

崴脚虽是小问题,

却有可能带来大麻烦。




36岁的张女士最近脚踝疼痛难忍,便来到了华中阜外医院骨科病区就诊。骨科副主任医师陈鹏飞为张女士检查后,诊断是“距腓前韧带损伤”。

原来张女士在一年前穿高跟鞋下楼时踩空,导致左踝扭伤。当时拍片检查骨头没受伤,也就没当回事,想着“养一养”慢慢就好了。没想到“养一养”的路这么漫长。

从那以后,张女士陆陆续续又崴了好几回。时间长了,脚踝一直隐隐作痛,走路也受到了影响。最近一段时间更是疼痛难忍,这才来到华中阜外医院骨科寻求帮助。

陈鹏飞副主任医师说,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很常见的关节损伤。就因为常见,很多患者对它毫不重视。崴脚后根本不当回事,没有及时就医进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往往等到疼痛难忍时,才前往医院检查。这时很可能会出现残留症状,如韧带松弛、踝关节不稳定等,甚至引起“习惯性崴脚”,导致经久不愈的疼痛。

那么,当生活中再遇到“崴脚”我们该怎么办呢?陈鹏飞副主任医师给您说道说道。


什么是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是人体距离地面最近的负重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多的关节。

踝关节扭伤是最高发的运动扭伤,约占所有踝关节损伤的75%左右。多数情况下,损伤往往是由于足尖向内过度内翻旋转,同时足外侧着地引起。

崴脚后常常会出现脚踝部位疼痛、压痛、肿胀,踝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负重行走等症状。



踝关节扭伤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通常踝关节急性扭伤要拍X光片排除骨折情况,扭伤6-8周若持续存在踝关节疼痛或者关节不稳的情况可以行核磁共振检查。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研究表明,扭伤过踝关节的人,再次扭伤的风险会增加两倍,也就是说,会形成“习惯性崴脚”。主要原因是:

(一)扭伤会对关节稳定结构造成破坏,虽然这种破坏大多能自愈,但不能做到完全恢复如初,不稳定的踝关节自然容易再次扭伤;

(二)踝关节韧带中有感知活动速度、位置等的“本体感受器”,对运动的协调性有重要作用,扭伤会对其造成损伤,从而增加受伤机会。

        


崴脚之后该怎么急救处理?


崴脚受伤当时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后期康复的效果。崴脚发生后应及时就医,让专科医生评估损伤情况,根据伤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轻度崴脚:

正常活动、没有肿胀、关节不疼、应减少活动,冰敷,休息。

(二)重度崴脚:

应当遵循“PRICE”原则,即:

Protection:保护,可以使用石膏或者支具保护,使伤处不受进一步伤害。

Rest:休息(制动)。停止活动,避免患肢负重。

Ice:冷敷肿痛部位。可使用冰块、冰袋、冷制品等冷敷10-15分钟,每天数次(可每2小时一次)。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隔离,避免冻伤皮肤。

Compression:可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它可以阻止继续出血、预防严重的踝关节肿胀。应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适当地调整松紧。

Elevation:抬高患肢。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比如,躺下并在腿下放置几个枕头)。正确的抬高下肢方法应该是:踝关节超过膝关节,膝关节超过髋关节,髋关节超过身体水平位。



出现这6种情况,要及时治疗

(一)踝关节扭伤3个月以上仍然存在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或者走平路也会经常出现扭脚。

(二)长距离行走后出现踝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

(三)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闪”一下或者“打软退”的情况。

(四)下楼梯时需要小心翼翼很怕扭脚,或者感觉很难控制脚踝。

(五)在运动中变向比较困难。

(六)女性无法穿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