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心衰,不少人都觉得是一种“世界末日”般的可怕疾病。一旦“心衰”,茶不思、饭不想。
郑州的张奶奶患冠心病14年了,但她说,这病也没那么可怕。
因为,每次犯病她都要找一个固定的大夫为她医治。她说,只要见到他,我的病就好了一半了。
“刘大夫,看到你,我这病就好了一半了……”
华中阜外医院心衰病区,张奶奶一见到来查房的刘洪智主任医师,就笑开了怀。
张奶奶今年79岁,是郑州本地人。
跟刘洪智主任医师的相识要追溯到2007年。
年轻的时候,张奶奶的身体还是不错的。随着年龄增长,有些病挡不住的找上了门。55岁那年,张奶奶得了糖尿病;2007年,她65岁的时候,心脏又第一次出了问题。没有什么明显诱因,张奶奶突然出现了胸闷的症状,活动的时候胸闷的表现更加厉害。
“心脏病”在大众眼里是个大事,得知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张奶奶的“心”比心还慌。
在家附近的医院初步治疗后,为了彻查心脏的状况,经人介绍,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找到了“刘洪智大夫”。
张奶奶的病情并不是太严重,刘洪智大夫接诊后,很快就调整好了她的不适状况。
病情已愈,可张奶奶还总是喊着不舒服。刘洪智大夫敏锐的发现,此时,张奶奶更多的是“心”病。对心脏病的不了解,造成了她的不安和紧张。
于是,刘洪智大夫从患者的自身情况开始给她讲解心脏病的相关知识,让她了解自己的身体到底怎么了。加上不断地情绪抚慰,慢慢的,对于心脏病那种未知的恐惧渐渐消失,张奶奶的状况也好了起来。
从此,张奶奶就认准了刘洪智大夫。每次心脏不舒服,都会来刘洪智主任医师这看病,对于张奶奶一家,刘洪智主任医师就是他们的“定海神针”。
5天前,张奶奶因为家长里短的小事,诱发了心前区的疼痛,还伴有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的症状。
紧急就诊于附近医院,住进重症监护室的张奶奶病情虽得到一定控制,但仍然频发不适,症状缓解不佳。张奶奶的精神头越来越差,心态也越来越消极。医生也向家属表示,患者有猝死的危险。
家里人想到每次犯病,老太太都得见到刘洪智主任医师才能心安,于是,他们马上转院来到华中阜外医院心衰病区,找到刘洪智主任医师。
入院检查后,张奶奶被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功能四级,2型糖尿病,呼吸衰竭还合并有肺部感染。张奶奶的每一种情况都很致命,现状非常危急。
研究过张奶奶现阶段的情况后,刘洪智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她制定“精细化”的治疗方案。
抗感染、利尿、抗凝、化痰、平喘,每一步都在专家严密的监测下实时进行。
张奶奶的情况渐渐好转。先是心功能有所提升,可以半卧位休息,呼吸机这些器械治疗,全部撤机。一点点的患者感染情况也都得到了控制,又有了生机。
虽然身体机能恢复的不错,但张奶奶的精神上依然特别焦虑。这时候刘洪智主任医师又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十来年的医患关系,刘洪智主任医师对张奶奶的情况谙熟于心。每天的查房,他都会花上十来分钟跟张奶奶多讲一些。从病情到生活,从治疗到家常,慢慢的,张奶奶从愁容满面,到会开怀大笑。她总是跟病友说:“刘主任真的好,我就是感觉他把我真的放在心上,把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放在心上,我就相信他!”
张奶奶的女儿王女士说:“刘洪智主任医师是我们全家人信任的好大夫。十多年来,一有问题,我们都想到他,每次老太太犯心脏病,看到他我们就不怕了。看看我们家老太太现在的情况,真是多亏有他……”
刘洪智主任医师说,心衰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这个病会反复发作,所以很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许多患者会丧失信心,甚至会对自己的病产生恐惧心理。
对于这些患者,要热情、要耐心,及时观察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安慰。给他们讲讲心衰的医学知识,比方说心衰的起因、治疗、预后等,让他们对这个疾病有个了解,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从而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治疗、用药、活动量等,使他们情绪镇静、不急躁,更加积极地参与及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