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郑州这座有着超千万人口的城市,正在进行第三轮全员免费核酸筛查。
保绿码,战疫情!一场与病毒斗争、与时间赛跑的战疫打响……
8月8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再次选派260名医护人员,奔赴郑州市航空港区张庄镇,从8月8日下午2:00连续奋战到8月9日上午10:30,持续20余小时,共采集核酸标本近11万人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护人员顶烈日、耐酷暑、熬长夜,用铁打的身躯、顽强的意志守护着这座城,爱护着城里的每个人。
不是教授就是博士,此刻他们都是战士
“来,张嘴,啊——”在众多的采集点中,有一个“不起眼”的身影正忙着为一个个群众采集咽拭子。
要不是他背后写着名字,就算他家人来了恐怕也认不出他是谁。从名字可以判断,他就是成人心外二病区主任医师李廷武。
李廷武不但是外科学博士,而且还是主任医师、教授!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术”“瓣膜成形术” “多瓣膜手术”等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
此刻他穿上防护服,摇身一变成为与病毒斗争的战士,成为260名支援郑州第三轮核酸筛查医护人员的一员。
“停一下,有情况!”去各点巡视、提供医疗保障的一名医师突然发现,一位正在排队的女士脸色苍白,身体出了状况,立即跳下车前去查看。
这位医师是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许文克。他从事急诊内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心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等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尤其擅长急性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是低血糖,快拿糖盐水来!”高血压科主任、疾控科主任赵秋平博士,急诊科许文克副主任医师等专家一边扶着女士坐下,一边让人拿来糖盐水给她喝下。经过问诊、治疗后,该女士很快恢复体力。
经了解获悉,这位女子姓冯,28岁,怀有身孕,在酷暑中排队身体出现不适,幸亏遇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专家。得知情况后,医护人员给她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为她采集了咽拭子。
这一对忙碌的搭档,分别叫齐大屯、王文涛。
齐大屯是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我省心内科青年医师中的佼佼者。此刻他放下介入手术的导丝,拿起了核酸检测取样工具,奋战在郑州市全员核酸检测的战场。
心肺功能科主治医师王文涛研究的就是呼吸科领域,所以他主动报名参加。此外,他还是名副其实的“献血专业户”,近几年他一共献血近40次,累计献血量超过7000ml。
在某小吃店门口采集点,第13组的医护人员已经开始工作,一名叫林松的小组队员忙得不可开交。他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攻读了物理治疗学硕士,工作后担任心脏康复中心副主任,一直致力于心肺康复的临床和推动工作,在冠心病康复、冠脉搭桥围术期康复、慢性心衰康复等领域有较深研究。
此外,输血科主任梁玉副主任技师、普外科副主任田鹏副主任医师、综合ICU副主任李晓慧副主任医师、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国权、心外一病区主治医师胡俊龙博士、冠二病区简冬冬博士、儿童心脏中心主治医师宋书波等专家也参加到队伍中,身上绑着冰块“背水一战”,只为打赢这场艰难的战“疫”。
最美护理团队 多数人都参加过三次筛查
酷暑没有消退,战斗仍在继续。在富士康组第九采集点,心外二病区主管护师武思文,为节约防护服,拒绝了接班同事,连续奋战了三个多小时。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奔赴港区支援郑州核酸筛查,可以说相当有经验、相当能战斗。
“来,抬头,张嘴,发出‘啊’的声音。很好,请戴好口罩,下一位……”武思文熟练地操作着,长而有序的队伍慢慢缩短。
19:05,武思文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并且开始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再坚持一下就好了。这样同事就可以晚点接班,挨过漫漫长夜……”武思文深吸一口气,咬牙坚持着。
突然,她感觉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眼疾手快的同事见状,赶紧把她扶了起来。通风、降温、补充糖盐水……一系列紧急措施后,武思文慢慢缓过劲儿来。休息两个多小时后,她坚持再次投入到战斗中,直至完成任务。
冠心病一病区护士长阙静到各个位点补充物资后,又去南街一组采集点,加入到采集咽拭子的队伍中。她和同事们连续奋战一整夜,持续到第二天上午10点多,直到把这个采集点的5645人次全做完才撤离。
“我们跟高传玉副院长一个病区,不知不觉受到他敬业精神的影响,凡事都是默默无闻地冲锋在前。”阙静说道。
特需一病区护士长朱莉、麻醉科护士长王亚丰、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马凌燕、心外三病区护士长赵莹莹、高血压护士长王军芳等冲锋在前,连续作战,为护理队伍做好表率。
心外监护室主管护师董志存、护师王萌,特需三病区护师苑常利等都是连续三次奔赴港区支援郑州核酸筛查。还有王琳琳、王琳珂、张雅阁组成的姐妹三人组,也多次参加港区核酸筛查任务。
据护理部主任杨巧芳介绍,连续三次奔赴港区支援郑州核酸筛查的护理人员有将近150名。
抗疫夫妻档 战斗有力量
8月8日下午4:47,头顶的太阳依旧火辣滚烫,分配在港区南街一组的医护人员在紧张的进行核酸采集。
中医科主治中医师王贺在一名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后背上写下“屯哥,最帅”的字样,然后又在他身上绑上几块冰棒降温。
王贺主治中医师眼里的“屯哥”,就是齐大屯博士、冠心病科副主任医师。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王贺的丈夫。
齐大屯、王贺,他们是“夫妻档”。抗疫夫妻档,战斗有力量。冰棒散发的凉意沁人心扉,妻子的爱意甜蜜体贴,这一切的一切,给齐大屯提供了决战到天亮的能量。
放射科主管护师董晨一身穿防护服,和同事一起,在富士康组第5采集点连续奋战。而他的丈夫,急诊科主管护师刘友明,也正在医院坚守岗位。今年1月,刘友明曾被医院选派前往石家庄支援抗疫一线。
夜深了,心衰病区主治医师石亚楠还在挑灯夜战,他的丈夫在另一家医院的另一个战场默默为她鼓劲加油。
冠心病科主治医师黄一身穿防护服,连夜为数百名群众采集核酸咽拭子。而他的爱人,李文涛主治医师,正在手术台上,为危重患者解除病痛。
这些战斗在不同岗位上的夫妻,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向困难不断发起挑战。
全力做保障 直至打胜仗
虽值高温酷暑,但在每一个核酸采集点,医护人员严格按操作规范流程,登记、贴条码、采样、消毒……分工明确,有条不紊,认真给每一位居民做核酸采集。
高血压科主任、疾控科主任赵秋平,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许文克、疾控科副主任护师曹英、主管护师吴楠等带着口罩、消毒液、仁丹、冰棒、功能饮料等物资,辗转每个点位,为采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赶快降温,给她喝功能饮料!”由于天气炎热,工作强度太大,综合ICU医师赵梦真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高血压科主任、疾控科主任赵秋平,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许文克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她所在的采集点,进行救助和护理。赵梦真医师很快恢复体力,进入休息室休息。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做完采集后迅速离开——”这边的事情刚处理完,保障组人员又辗转到下一个采集点,他们不但要维持现场秩序,确保采集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要发放仁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确保医护人员身体安全。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什么医护人员要冲锋陷阵,因为他们要守护着这座城,爱护着城里的人!
| 文稿:邢永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