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
2023-10-27
浏览次数(4009)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

T/CNAS 29─2023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部(室)、介入手术室、 日间手术室的注册护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力性损伤  pressure injury, PI

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由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部位, 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

3.2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intraoperative acquired pressure injury, IAPI

患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压力性损伤。

3.3 麻醉风险分级  anesthesiariskrating

麻醉前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的分类,常分为 5 级。

3.4 低体温  hypothermia

核心体温<36℃ , 是最常见的手术综合并发症之一。

3.5 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y, MDRPI

以使用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器械所致的,或非医疗器械(如床上杂物、家居)持续接触皮肤和皮下组织造成的压力性损伤,通常与器械的样式或形状符合。

3.6 黏膜压力性损伤  Mucosal pressure injury

由于使用医疗器械导致相应部位黏膜出现的压力性损伤。因这些损伤组织的解剖特点,无法进行分期。

3.7 带入压力性损伤  pressure injury existed

在手术室外发生的,带入到手术室护理单元的患者压力性损伤。

3.8 手术体位微调整  micromovement of the operative position

在手术许可前提下,术中对患者体位受压部位实施的局部减压护理,如采用抬高头面部、悬浮肢体、 微调手术床角度等措施变换受压部位。

4  基本要求

4.1 应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

4.2 应根据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风险级别,采用分级预防措施。

5  风险评估

5.1 评估时机

5.1.1 应在择期手术的术前一 日或入手术间时、急诊手术接诊时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

5.1.2 术中应结合患者手术进程动态评估。

5.2 评估工具

5.2.1 应使用 CORN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见附录 A1)进行风险评估。

5.2.1 风险评估分值赋分应遵循量表评定细则(见附录 A2)。

5.3 术前评估与风险界定

5.3.1 风险因素包括麻醉分级、身体质量指数(BMI)、受压部位皮肤状态、术前肢体活动、预计手术 时间、糖尿病 6 项。

5.3.2 总分<9 分为低风险,9~14 分为中风险,>14 分为高风险。

5.4 术中评估与风险界定

5.4.1 风险因素包括体温丢失因素、手术出血量、压力剪切力改变和实际手术时间 4 项,采用动态评估 方法。

5.4.2 总分<8 分为低风险,8~12 分为中风险,>12 分为高风险。

6  预防措施

6.2 术前

6.2.1 评定为低风险的患者,采取下列标准预防措施:

—应保持受压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床单位潮湿和皱褶;

—宜使用具有记忆海绵手术床垫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弹性和支撑度良好,无“触底 ”现象,避免手术床垫过硬;

—应规范安置手术体位,观察手术体位受压部位皮肤状态,保持肢体、躯干处于功能位,避免过 度牵拉增加剪切力;

—肢体部分宜使用棉质/海绵/凝胶/流体等材质体位垫托起,仰卧位、人字分腿位、侧卧位等手 术患者足跟可采用肢体托起装置,保持悬浮状态。截石位手术患者搁腿架上可使用凝胶/泡沫垫增加支 撑面,分散膝部和小腿腓肠肌肢体压力,避免跟腱和腘静脉受压;

—安置俯卧位时,应选择合适的体位垫预防眼部、男性生殖器和女性乳房等部位的压力性损伤。 6.2.2 评定为中风险的患者,在低风险预防措施基础上,体位安置前可在手术床上使用凝胶/流体等材 质体位垫。

6.2.3 评定为高风险的患者,在中风险预防措施基础上,应在各种手术体位的受压部位使用预防性敷料。 各类手术体位受压部位见附录 B。

6.3 术中

6.3.1 评定为低风险的患者,采取下列标准预防措施:

—可采用盖被、肢体包裹、冲洗液加温、环境温度调节等综合保温措施,维持核心体温在正常范 围内;

—应观察术中出血量及血压变化,遵医嘱选择输注液体或血制品类别,维持循环稳定;

—术中调整或变换手术体位时,应在体位受压部位增加棉质/海绵/凝胶/流体等体位垫进行减压 预防。

6.3.2 评定为中风险的患者,在低风险预防措施基础上,增加下列预防措施:

—根据核心体温变化,可采用体表加温、输注液体和血制品加温等主动升温方法维持核心体温稳 定;

—术中大量出血发生低灌注事件时,应遵医嘱及时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使用胶体、晶体液体或血 制品等,调节速度,维持循环稳定;

—伴有极度肥胖(BMI>40),或手术时间>6 h ,或年龄>75 岁的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应采用 预防性敷料。

6.3.3 评定为高风险的患者,在中风险预防措施基础上,在手术允许情况下,术中应针对受压部位进行 手术体位微调整:

—受压部位在头枕部时,可左右侧变换受压部位;

—受压部位在头面部时,可抬高受压部位;

—受压部位在骶尾部或身体背侧时,可适度调节手术床角度(如头高脚低或左右倾斜角度),变 换受压部位。

6.4 其他

6.4.1 糖尿病手术患者,宜采用预防性敷料保护皮肤。

6.4.2 带入压力性损伤患者,应根据压力性损伤分期采用预防措施,宜在造口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6.4.3 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和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应采取下列措施:

—定期监测医疗器械松紧度,在皮肤/黏膜一设备或器械交界面使用纱布、纱垫、凝胶垫等敷料降低/重新分布压力;

—术中及时收回手术器械,去除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因素;

—使用粗细适宜的管道插管,避免发生腔隙黏膜压力性损伤。

附录A

(规范性)

CORN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

A1.评估量表



A2.量表评定细则



附录B

(资料性)

常见手术体位的受压部位


供稿  外科医学部 张益豪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