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范太兵教授、梁维杰副主任医师等专家,为一名7岁小患者成功实施心脏瓣膜病损(赘生物)切除术+二尖瓣成形术+经导管下肢动脉血栓取出术”。
7岁小女孩患感染性心内膜炎较为罕见。专家们抽丝剥茧,终于弄清病因。导致小女孩患上严重心脏病的元凶,竟然是一颗毫不起眼的坏牙。
7年前,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年轻的夫妇迎来了生命中的小天使,他们为其取名“安安”,希望她平安、健康。
安安聪明活泼,父母更是宠爱异常,知道她爱吃甜食,家中便常备巧克力、棒棒糖,甚至有时睡觉了嘴里还含着糖。
安安不喜欢刷牙,父母也不忍强迫她,于是,不可避免的,7岁的安安患上了龋齿。而这,就是不幸的开端了。
为了给安安看牙,父母带她去了当地的诊所做了“龋齿修复治疗术”,做完手术后,安安一直反复发热,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多日,发热迟迟不见好转。
孩子病情越来越重,精神也越来越差,为了进一步治疗,父母便带着她来到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了副院长范太兵教授。
范太兵教授接诊后,对安安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安安居然有心脏杂音!这让安安的父母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安安小时候做过体检,心脏并没有问题,这次怎么心脏出现问题了呢?
“安安应该是得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经过详细检查和研判后,范太兵教授给出一个大胆的诊断。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范太兵教授为她安排了心脏彩超检查。果然,彩超发现,安安的心脏正在被细菌侵蚀:细菌在她心脏的二尖瓣瓣叶上形成了一个大小约14x10mm的赘生物,导致二尖瓣瓣叶穿孔并且重度关闭不全。
心脏杂音正是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产生的。可怕的是,瓣叶赘生物犹如豆腐渣般脆弱,随时有脱落的危险,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流播散,造成肢体栓塞、脑栓塞等危险病情。
祸不单行,安安在被收入院后不久,就出现了腿部疼痛症状,下肢超声发现心脏瓣膜上赘生物部分脱落形成栓子,堵塞了下肢血管,同时安安的血里也培养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果真是细菌“侵蚀”了她的心脏。
治疗牙齿竟让心脏如此受伤!看到检查结果后,安安的父母伤痛不已,后悔没有督促孩子保护好牙齿。病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内科保守治疗已经起不到太大效果,必须开胸手术去除赘生物和栓子。
范太兵教授、梁维杰副主任医师等经过积极术前准备后,为安安做了“心脏瓣膜病损(赘生物)切除术+二尖瓣成形术”,同时还做了“经导管下肢动脉血栓取出术”。
术后安安转入儿童心脏中心监护室,在李斌副主任医师、刘学兰主治医师及薛海娜护士长、张媛媛护士长等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安安生命体征平稳,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范太兵教授介绍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一些病原性微生物,比如细菌、真菌等,经血行途径到达心脏,作用在心腔的表面和瓣膜上而引起的一些改变。常见诱发因素为纠治牙病和扁桃体摘除术,其他诱发因素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导致心脏瓣膜表面上形成赘生物,还可以造成瓣膜毁损,出现瓣膜功能的改变,比如瓣膜关闭不全等。所以心内膜炎通常需要抗炎治疗,如果造成了瓣膜结构或心脏结构的改变,还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