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打通冠脉微循环 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一届第五次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2023-03-05
浏览次数(150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 学术交流篇 ·

春花开,春意浓。

3月3日-4日,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一届第五次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



来自全国近百名心血管领域的学术大咖齐聚绿城,围绕冠脉微循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共同进行交流学习。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冠心病防治的热点。医药文献多次报道,部分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冠脉微循环障碍,这种障碍会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

开幕式上,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党委书记邵凤民教授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同道表示欢迎。他表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是部省共建项目,2020年入选国家首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开诊五年来,全面引入阜外医院管理、技术、品牌,坚持医研融合、协同共进,医院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迅速扩大,先后开展人工心脏、心脏移植等60余项标志性技术,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功合作的范例,是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的具体行动,是提质提速健康中原建设、打造心血管医学高地的排头兵。希望各位专家借此机会多切磋、多交流,进一步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增进友谊、共谋发展,为助推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河南省微循环学会会长李全忠致辞说,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是一个年轻的学术分会,充满朝气和活力,发展前景光明。成立五年来,不仅带领河南省内心血管微循环的发展,也在国内享有盛誉。希望大家从临床到科研,从实践到推广,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医疗水平,要有目标导向,锐意创新,致力于服务基层,开展好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推动同质化、持续化的发展,为提高中原群众的心血管健康水平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分会会长李牧蔚教授做工作汇报。河南心血管微循环专业在大家的支持下经过多年发展,已走在了国内前列。五年来,通过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对冠脉微循环的研究和探索加深了认识,也积累了基础研究和临床证据。当前,对于冠脉微循环的诊疗还存在诸多未知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推进。下一步,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分会的专家会继续从微循环角度做科研开发,解决临床棘手问题。也会通过组织学术活动,推动理念更新,寻求更有效的新方法、新措施。以临床为中心、科研为导向,继续普及教育,提高诊断能力,使更多基层患者获益。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副会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专家高传玉教授主持学术活动,他希望参会专家通过本次大会,交流日常诊疗工作中所遇到的技术知识盲点,共同交流、共同提高,有所收获。



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分会会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二病区主任、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李牧蔚教授做题为《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的主旨报告。从冠脉微循环的功能及微循环功能障碍常见疾病、急诊PCI术中发生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现状、发生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策略等方面仔细解读研究成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教授授课内容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绞痛患者的规范诊疗》。临床上该类型疾病并不少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杨伟宪教授讲解了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管理,该疾病患者需根据分型接受对应治疗,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同时对此类疾病未来的诊疗手段、科学研究做出展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上海长征医院梁春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讲解了《冠脉微循环现状和进展》《缺血伴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策略专家共识解读》《基于冠状动脉影像学的功能学进展》《ATP敏感性钾通道——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新靶点》《冠脉慢血流现象的诊治》《超声检测冠脉微血管功能的意义》《影像学看微循环障碍:临床与启示》,从各自研究领域解读关于冠状动脉微循环诊疗的多方面前沿研究。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的新焦点,临床上正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积极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对患者意义重大。

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一届第五次学术年会为广大心血管疾病医生在“冠脉微循环”的诊治上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各路专家齐相聚,碰撞学术火花,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救治能力,造福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