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脏跳动有力,比你自己原来的心脏还要年轻,已经达到出院标准!”9月12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心外科专家程兆云教授对“换心人”亲切地说。
在成人心脏外科一病区,四位“换心人”同一天康复出院,他们即将迎来崭新的人生。数天前,程兆云教授、王保才副主任医师,胡俊龙、陈志高主治医师等专家,联合麻醉科、体外循环科、重症监护手术室等,为他们分别成功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今年已经68岁的高先生是这次的“换心人”之一,来自山西运城。几个月前,高先生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当地就近送医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已经闭塞。
高先生病情发展迅猛,先后出现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等,生命面临危险。为寻求更好的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呵护下,借助救护车和高级生命支持系统,高先生被紧急转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命悬一线的高先生直接被安排到重症监护病房,CCU主任张静、主任医师郭素萍等专家立即展开生命救护。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值)只有20%,血压低到几乎无法维持、乳酸高、内环境紊乱。
接下来的ECT等检查发现患者心肌大面积坏死,室间隔穿孔很大,还有巨大室壁瘤,都对救治带来巨大的困难。
纠正内环境、改善心衰、预防感染,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改善心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高先生的各项生命指标缓慢改善并渐趋平稳,但由于心脏已经遭受不可逆损伤,功能无法恢复到同龄正常人水平,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生命接力棒交到程兆云教授手中。高先生的资料早已被录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开启了对新生活的等待。
8月11日,高先生幸运地等到了系统为他分配的合适供体。专家们专程取回“供体”,开启这场生命保卫战。
手术在体外循环科、麻醉科、手术室等专家的配合下进行。无影灯下,专家们聚精会神,各司其职,配合娴熟默契。程兆云教授、王保才副主任医师,胡俊龙、陈志高主治医师等专家精准操作,首先对供体心脏进行修整。
接下来,专家们将“供心”小心移送到高先生的心包腔内,精确对位后,迅速开始血管吻合等工作。
时间滴滴答答,一个多小时后,高先生的“新心脏”成功复跳。随着专家们最后一针缝合结束,高先生的心脏移植之旅正式顺利结束。手术后的高先生,顺利度过了感染、免疫排斥等挑战,成功踏上康复之路。
在高先生的康复期间,程兆云教授又带领团队,为29岁的郭先生、57岁的马先生、58岁的李先生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
术后,这几位“换心人”在成人心外监护室、成人心脏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各项生命指标很快恢复,康复出院后开启崭新的人生。
程兆云教授介绍,“心脏移植”是针对晚期心力衰竭进行的器官移植外科手术。近年来,我国每年实施心脏移植手术700例左右,术后三年生存率超过90%,为患者和家庭恢复了幸福生活。心脏移植虽不是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却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实现了国家级医疗资源、研究平台在我省的实质性落地,成功开展心脏移植、人工心脏植入等60余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技术,使河南心血管诊疗技术水平迈上了历史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