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修心!经皮主动脉瓣瓣周漏封堵术,解决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严重瓣周漏
2023-10-10
浏览次数(2079)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既救了我的命,还避免了二次开胸,这对我来说绝对是涅槃重生!”10月4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的薛先生感慨地说。

近日,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博士带领团队,成功实施经皮主动脉瓣瓣周漏封堵术,为薛先生解决了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的严重瓣周漏问题。

67岁的薛先生来自周口市沈丘县,多年来遭受心脏疾病的困扰和折磨。2年前,薛先生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被诊断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外院做了开胸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

术后,虽然规范服用华法林、味塞米、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但薛先生头晕、胸闷等症状非但没有减轻,甚至还出现了加重的情况。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竟然发现主动脉瓣周大量反流。

“这种情况,需要再次开胸手术!”当地医院专家的话,让薛先生一家顿时陷入恐惧之中。

当了解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开创很多国内外标志性技术后,他们果断来到郑州,找到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

经过仔细检查和研判,韩宇博士发现薛先生主动脉瓣机械瓣出现的严重瓣周漏,就是病情加重的罪魁祸首,当务之急是尽快把这个问题解决。

为确保手术成功,韩宇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在局麻的条件下,手术正式开始。



韩宇主任带领团队克服股动脉入路输送鞘管较短、上肢血管入路血管较细等困难,采取双侧肱动脉入路,同时把两个封堵器叠加起来,精准释放在预定位置,完美封堵了大的瓣周漏。

封堵器正常工作后,既解决了瓣周漏问题,还不影响冠脉和原来机械瓣的正常工作。术中超声显示,大量瓣周漏从13.8平方厘米,下降到1.6平方厘米,手术获得成功,既避免了再次开胸,又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彻底解决了患者的“心病”。

术后患者被护送到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各项生命体征正常,胸闷气短症状消失,两天后康复出院。

韩宇主任介绍,瓣周漏是外科瓣膜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5%-15%,可以外科术后几天内发生,也可以术后几个月甚至数年发生。轻度瓣周漏可无症状,中重度瓣周漏则影响患者预后。

瓣周漏病情严重时会出现胸闷、胸疼、乏力、头晕等症状,容易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在没有瓣周漏介入封堵这项技术之前,绝大部分患者只能再次外科开胸干预处理。复杂主动脉瓣瓣周漏经皮封堵术的成熟开展,标志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综合救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