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态度,护理有温度
---医务人员的治愈瞬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病人站在我们跟前,我们只看到了病,没有看到人。冰心老师曾经说过,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医院是命悬一线的地方,同时也是生机无限的地方,在这个充满着人生百态的地方,总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下面这个故事虽然很小但是很温暖,所以今天想讲出来分享给大家。
做一位九十岁的爷爷几天的责任护士,实属有幸得到他的认可。在他就要出院的时候,执意要写一封表扬信。当我看到爷爷颤颤巍巍的落笔时我“破防”了,一位九十岁的爷爷,先在草稿纸上认真的练习,然后用力地把我的名字写在科室表扬本上,戴着他的老花镜,趴在床椅上,他儿子在旁边用手电筒照着,爷爷一笔一画写下他想说的话。这何尝不是对我的一种鼓励与认可!
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酸酸的,一位特别朴实无华的爷爷,他用他的善良用他的真心,治愈着我们那些琐碎的日常。每次和他交流,只是简单地叫声爷爷,他都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得对你说谢谢姑娘。
从没有觉着这份工作能带给我什么,尤其是在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疾病快速进展的局势下,大部分人对医院抱有太大的希望,殊不知很多疾病根本无法治愈。我们只能延缓进程,大部分人并不能尽快进入病人的角色,所以也会出现很多的误会及不理解。
有人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在日常的宣教中,我们常常因为辞不达意或者语言不接地气,让患者听得一头雾水,患者多问几遍就会不耐烦,没有意识到想病人所想才能解病人之所忧。有时候我们简单地一句话,一声关心,一个动作,床边的几分钟倾听,真的会改变很多事情。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解决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早日战胜病魔带来的苦难。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脾气性格,也会有自己的三观。有的人朴实无华;有的人尖酸刻薄;有的人知恩感恩;有的人无理取闹。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即使在崩溃的边缘,也有人分分钟把你治愈。每次遇见像爷爷这么朴实这么善良这么和蔼可亲的人,都会觉着老天特别不公,他们在人间就是一束光,温暖我们,照亮我们。唯愿这位可亲可敬的爷爷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安详地走,不受疾病的痛苦。
人心抵达人心,人情温暖人情,人性改造人性。在患者治愈我们的同时,我们也给患者以希望,告诉患者,前方有路,前方有光,让患者感受到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情。让患者感受到有温度的医院,有温度的护理,有温度的责任护士。
供稿 内分泌科 梁云英
审稿 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