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的住院体验分享
2024-06-07
浏览次数(1036)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身临其境的住院体验分享

今年我的体检项目中新增了胃肠镜检查。没想到,由于肠息肉切除手术,我竟然经历了一次短暂的住院经历。

胃肠镜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司空见惯。医生开立医嘱后,我们要求患者携带检查申请单和病毒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前往内镜中心进行麻醉评估并预约时间。预约成功后,医生会开立清肠药,然后我们护士负责向病人讲解用法和注意事项。患者检查结束后,根据其病情及医嘱教育患者如何“禁食”及“进食”。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这项检查前,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厉害”,现将个人体验分享给大家。

胃肠镜检查的前一晚,清淡饮食或禁食,对于我这个年轻人来说,少吃一顿饭,倒也轻易承受。晚八点钟,我开始服用清肠药,这可谓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药剂的味道独特,直冲脑门,为了避免恶心呕吐,我不得不快速吞下,不敢让药剂在口中多做停留。药液的每次剂量高达1000毫升,即便我喝得飞快,仍让人喝到想哭,这一刻,我竟有些后悔选择了这个体检项目。

凌晨四点半,我在半梦半醒之间喝下第二杯清肠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的吞咽过程顺利了许多。不久,我便开始频繁地上卫生间。清晨六点,第三杯清肠药下肚,尽管身体感到轻松,但频繁的排泄仍让人备受折磨。

终于等到早上九点,我如约来到内镜中心。等待过程中,看到有患者出来,工作人员告诉他:肠道没有清理干净,建议回病房灌肠后再来。我心里暗想:“难道我也没有清理干净?”为了以防万一,我决定再喝点水。就在我仰脖喝下最后一口水的瞬间,突然想起护士的叮嘱:早上六点后禁食水!那一刻,后悔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这一杯水,检查时间被推迟到中午十二点。这让我对患者有了更深切的同情,有时候,我们会埋怨他们为什么总是记不住、做不对交代的事情,而此刻,身为“资深”护士的自己不也犯了个类似的错误吗?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进入内镜室。宽敞明亮的环境,井然有序的物品,让我心情也跟着期待起来。在护士的引导下,我扎上留置针,喝下二甲硅油散,然后躺上检查床。护士为我戴上吸氧管,推药入体,随后我便陷入了沉睡。醒来时,检查已经结束,我不得不佩服麻醉的神奇功效,整个过程毫无感觉。护士告诉我肠道发现了息肉,已经切除,需要住院观察。她还问我是否头晕,我感觉还好,但在护士的帮助下,我还是站起来摇摇晃晃。一向自认为强壮的我,在这一刻也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也蹦跶不起来。

医生告诉我息肉的位置、大小以及需要禁食48小时。护士开始为我输液,补充电解质,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护士长前来查房,关切地询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看着护士们热情洋溢、关怀备至的面容,我那颗脆弱的心在这一刻感受到了深深的温暖。

身体渐渐恢复,饥饿感袭来,折磨着我的意志。想吃却不能吃,成了最大的折磨。我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禁食时间的结束。这一刻,我开始反思,后悔自己平时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此刻,我最大的渴望就是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终于,第二天下午,我出院了。当我喝到一小碗温温的米油时,心灵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至此,一次沉浸式住院体验告一段落。

这次短暂而深刻的住院经历,使我这个年轻人更加懂得身体健康的“可贵”。在病榻之上,我才明白,平淡无奇的日子竟成为病患者的渴望;他们喋喋不休、反复询问,只为掩饰内心的紧张与不安。我们眼中患者的“失误”或“不遵医嘱”,或许正是他们紧张、懊悔、心情低落,渴望安慰的时刻。此时,医护人员用关爱之语,换位思考,反复提醒,犹如一剂良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作为医护人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传播健康知识,以身作则,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患者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追求健康生活。同时,我也会时刻保持耐心和同理心,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我相信,一个暖心的就医体验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心理安慰。因此,我会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让他们在面对病痛时感受到关爱与陪伴。


供稿 心力衰竭病区  刘董

审稿 李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