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心脏中心这个脆弱但充满希望的小世界里,有这样一群神秘的守护者。在晨光未醒的走廊里,她们的影子异常纤细却又无比强大,可爱脸庞旁的温柔凝视,监护仪旁的凝神驻留,她们头戴燕尾帽,身着护士服,脚步匆匆却又无比轻柔,生怕惊扰了那些与病痛抗争的小生命。她们,是儿科护士,也是守心人,用专业与爱心,为每一个幼小的生命筑牢防线,她们既是医学的匠人,更是孩子们心中最温暖的“临时妈妈”。
一针一线的温柔,缝补心灵的不安
儿科护士的双手,带着神奇魔力,总是暖意融融。面对啼哭的婴儿,她们的手臂是摇篮,温柔地抚慰着他们的不安;面对因穿刺恐惧哭闹的孩童,她们的手掌心是港湾,大手握小手,给予他们力量与勇气。她们熟知病房里的每一个孩子,记得名字、熟悉脾气,知道哪个孩子睡前要抱着小熊玩具才能安心入睡,哪个孩子最爱听小红帽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眼中,她们是降临人间的白衣天使,更是可以毫无保留依赖的“护士妈妈”。
新生命的诞生,为家庭带来希望与活力,却也带来诸多挑战,喂养与照护,新手宝妈们常常夜不能寐,孩子生病时更是寝食难安。儿科护士主动帮助,各显神通。32床宝宝因先天性心脏病喂养困难、哭闹不止,他的父母更是几天没合眼,责任护士小郭主动化身临时“妈妈”,把宝宝抱进怀里轻轻安抚,就像哄自己的孩子一样。29床孩子是早产低体重儿,心脏病手术后喂养困难,护士长耐心给新手宝妈示范如何喂奶、换尿不湿、拍嗝和术后护理。14床小女孩醒来不见妈妈,哭着跑到护士站,护士长联系后得知妈妈去买早饭了,便一边安抚小女孩,一边给她洗脸、梳头发,陪她在护士站等着妈妈归来。那些因为消毒液变得粗糙的双手,不仅能精准调配药剂,也能熟练地扎起羊角辫。当小女孩搂着护士的脖子亲吻她们的脸颊时,所有的疲惫在此刻烟消云散,化作眼底的星光闪耀着模糊的潮湿。
以专业为铠甲,以母爱为盾牌
深夜,病房渐渐安静下来,很多人早已酣然入梦,儿科护士却依然精神抖擞,坚守岗位。她们不断地为发烧的孩子仔细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为输液的孩子巡视出入量,调整点滴速度;为术后的孩子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她们的眼睛紧盯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耳朵时刻倾听病房里每一个细微动静。当家长因焦虑而手足无措时,她们是镇静剂;当幼小的生命在面临生命威胁时,她们是顽强抗争的战士;当夜幕降临患儿害怕不安时,她们是永不熄灭的灯。这份守护,不分昼夜,无论严寒酷暑,初心不改,始终如一。儿科护士的心中,始终装着病房的孩子。她们会为孩子病情好转而欣喜欢呼,也会为孩子的痛苦揪心难过,像母亲一般牵肠挂肚。这份牵挂,早已超越职业范畴,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关爱。
告别与重逢,都是爱的圆周运动
她们习惯用笑容送康复的孩子出院,转身却偷偷擦拭眼角;习惯了被遗忘在出院感谢信的末尾,却被复查孩子突如其来的拥抱击中泪腺。病房里的四季轮回,她们见证了太多成长与离别,也默默咽下许多遗憾与叹息。每当孩子康复后紧紧攥住她们的手指,那份透过指间的温暖又会重新点燃她们眼中母亲般的光芒。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既温暖又专业,既理性又感性。儿科护士用双重身份书写着生命的奇迹。她们左手托起南丁格尔的誓言,右手抚平人间幼小伤痛;她们把职业的理性化作春风,将母性的本能酿成甘露。若天使真的存在,那一定是在儿科病房里——她们俯身低语时,洁白的衣角掠过病床,像极了母亲的模样。
供稿 儿童心脏中心二病区 顿艳婷 刘思悦
审稿 吴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