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晕厥找不到“元凶”?竟是心血管迷走性晕厥作祟
2025-04-07
浏览次数(194)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先进技术
 





9岁小学生反复出现晕厥,做了很多检查都查不到原因。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专家抽丝剥茧,诊断出孩子患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清楚后,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二病区副主任艾峰、副主任医师胡小松和主治医师张伟涛等专家,成功实施左心房神经节丛射频消融术,彻底为孩子解决了晕厥问题。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小学生雯雯放学在家玩耍时,出现突发性晕厥,意识丧失后约2-3分钟自行恢复。

接下来几天,孩子再次突发晕厥,且摔倒后导致头部受伤,就诊当地医院行脑电图、头颅CT、核磁以及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专家又做倾斜试验检查,诱发晕厥前症状,孩子出现血压下降。专家指出,倾斜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建议转至上级医院。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经过多方打听,家人带孩子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艾峰副主任、胡小松副主任医师和张伟涛主治医师等专家接诊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很快诊断出孩子患了“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孩多于男孩,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容易被误诊为癫痫病。

经过深入研究,艾峰副主任等专家,进一步诊断出孩子是直立倾斜试验诱发的心脏抑制型血管性晕厥,遂决定为孩子实施左心房神经节丛射频消融术。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孩子左心房壁中存在着一些富含迷走神经丛的区域,在这些区域行高频率刺激可出现心脏迷走神经活性升高表现(如短暂的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等)。

心房神经节丛术中标记点

定位准确后,艾峰副主任、胡小松副主任医师和张伟涛主治医师等专家,对这些区域进行精准消融,有效地阻断了神经反射的传出通路,从而阻止心脏抑制及血管抑制反应,有效防止了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作。

手术效果立竿见影,孩子再也没有出现晕厥伴心脏停搏,专家们为孩子复查了直立倾斜试验,结果显示为阴性。

目前,孩子已经康复出院,开始了正常生活和学习。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艾峰副主任介绍,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以及心率减慢,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低灌注而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张伟涛主治医师介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专门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儿童心脏射频消融专家队伍。自今年1月份开展河南首例左心房神经节丛射频消融术以来,已经成功救治数名患有此病的孩子。

| 文稿:邢永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