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希望之光
2025-08-08
浏览次数(11)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但无一不是生命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很荣幸能成为这些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温情的语言,为患者的生命之舟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医护人员与生死赛跑,争分夺秒,只为患者能够尽快转危为安,危急的同时每天也演绎着爱的故事。


图片1.png


36岁的程女士,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后,反复室速室颤,给予ECMO辅助应用,第一次成功撤机后,再次出现频发的室速,血压低,二次给予ECMO辅助应用。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原因加上病情反复,程女士不想拖累家庭,萌生了放弃治疗回家的想法,于是故意不配合医护人员,甚至各种挑剔刁难。

得知她有这种想法后,综合监护室医护人员耐心开导她,倾听她的心声,给予安慰鼓励的同时,特意协调探视时间,让她的爱人每天来床边说说话,还帮她拨通10岁儿子的视频电话 —— 孩子的“妈妈快点回家陪我画画”,成了她重新振作的动力。每个医护人员经过她的病房前,都会鼓励她,告诉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医护人员的守护,家人的牵挂,我们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那些难眠的夜晚,对抗不适的勇气,终会助你闯关成功”。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最终程女士回归了家庭,回归了社会。出院之前,她给我们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字里行间流露出回归家庭后的喜悦。虽然过程艰辛曲折,但看到一家人团团圆圆,孩子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幸福笑脸,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综合ICU,这样与生命赛跑、用温情唤醒希望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50多岁的郭大叔,也曾在生死线上被我们紧紧拉住。郭大叔因突发意识丧失,心脏骤停送至监护室,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ECMO+IABP+CRRT辅助应用,经过反复多次输血,人工肝治疗,大叔转危为安。到现在还清晰记得,那天我夜班,帮他翻身后看到监护仪上日趋平稳的生命体征,倍感欣慰。他虽然还不能说话,却用尽全身力气竖起大拇指,那一刻,监护仪的滴答声仿佛都变轻了,我们知道,这场仗我们没输。瞬间熬夜的疲惫都化为乌有,感叹生命力强大的同时也坚信了我们的执着与守候。历经一个多月的监护与治疗护理,郭大叔最终顺利撤机,转至普通病房。

上述情况,在重症监护室非常常见。每次看到他们转危为安后的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感恩、感谢,都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与肯定。我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与时间赛跑的“多面手”,更是细节里的温情铠甲。我们愿用专业守护生命底线,用温情点亮希望之光。


initpintu_副本.jpg

                       

供稿 综合重症监护室  薛珂 孙艳芳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