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微创搭桥显威力,技术常态化筑牢生命防线
2025-08-29
浏览次数(12)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当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冠脉三支血管严重堵塞,往往让急危重症患者陷入“救命”与“少遭罪”的两难境地。如今,随着微创技术在急诊心脏手术中的成熟应用,这一困境被有效破解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外科二病区夏东升副主任医师等专家,连续为两名冠脉多支血管严重病变的急诊患者,成功实施微创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迅速,7天内均顺利出院。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以前总听说心脏搭桥要‘开大刀’,没想到现在这么小的切口就能救命!”看着术后3天就能下床活动的妻子吉女士,家属难掩激动。

今年42岁的吉女士突发胸闷、胸痛剧烈的痛感如巨石压胸,伴随恶心乏力连吃饭、走路都成了奢望。当地医院检查后给出“病情复杂,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建议,家属连夜驱车将吉女士送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急诊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揪心:吉女士被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2级,更棘手的是,其纵膈与盆腔还存在肿物,病情远超介入治疗范畴,唯有心脏搭桥手术才能阻断病情恶化。

“患者冠脉三支血管均严重堵塞,需搭建4支血管桥,且合并其他部位肿物,身体耐受度有限,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感染风险也高。”夏东升副主任医师等专家连夜联合多学科专家会诊,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果断决定采用“急诊微创小切口冠脉搭桥术”——这一技术无需正中开胸,仅通过左肋下一道细小切口即可完成血管桥搭建,能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更适配吉女士的复杂身体状况。

手术中,夏东升团队在狭小的操作空间内精准操作,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精湛技术,顺利为吉女士搭建4支血管桥,彻底打通心脏供血“堵塞通道”。术后,吉女士恢复速度远超预期:第二天即可自主翻身,第三天能下床缓慢行走,第七天各项指标达标,顺利出院。“现在心不疼了,吃饭、走路都正常,真没想到恢复这么快!”出院时,吉女士笑着向医护人员道谢,胸前细小的切口几乎不显眼,与传统开胸手术的大疤痕形成鲜明对比。

紧接着,夏东升等专家又迎来另一位急诊患者——49岁的高先生。半个月前刚经历过急性心肌梗死的他,此次因再次突发胸痛入院,检查显示其冠脉病变比吉女士更为复杂: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还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2级,冠脉多支血管闭塞,同样需要紧急搭建4支以上血管桥。

夏东升等专家迎难而上,又成功为高先生实施了微创心脏搭桥手术。术后,两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胸闷胸痛症状消失,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图片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图片



“急诊微创搭桥技术的难点,在于‘急诊’的紧迫性与‘微创’的精准性需同时兼顾。”夏东升副主任医师介绍,实施急诊微创搭桥手术,医生需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血管分离、桥血管吻合等复杂操作,术中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突发情况,对医生和整个团队的要求非常高。

此次连续成功实施例急诊微创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不仅验证了该技术在急危重症场景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更标志着医院在心脏微创外科领域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未来,医学专家将继续优化微创搭桥技术,扩大技术适用范围,让更多冠心病急危重症患者既能快速脱离生命危险,又能以更小的创伤回归正常生活。


|文稿:邢永田|

|视频:冯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