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冠脉内溶栓专家共识》定稿会在苏州圆满举行
2025-05-08
浏览次数(17)
手机阅览

2025427日下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冠脉内溶栓专家共识终稿定稿会在第十四届胸痛中心大会期间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心血管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共同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优化出谋划策。

本次会议有: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高传玉教授傅向华教授、宋雷教授、袁祖贻教授丛洪良教授张钲教授张金霞教授黄恺教授罗素新教授马礼坤教授潘宏伟教授张优教授等数十位心血管病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会

会议结束后与会专家(部分)合照留念

会议由华中阜外医院高传玉教授主持,华中阜外医院张优博士对共识概况进行汇报,与会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修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基层地区,由于医疗资源和技术的相对不足,患者的救治面临诸多挑战。PCI术中高负荷血栓,冠脉内溶栓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标准。

此次专家共识的制定,旨在填补这一空白,为基层溶栓治疗提供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专家们经过深入讨论和充分交流,对共识的各项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审核和完善。大家一致认为,该共识不仅要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更要充分考虑我国基层医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能够真正落地实施,惠及广大患者。

葛均波院士强调:“这份共识对于提升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整体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帮助他们更加规范、有效地开展溶栓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霍勇教授对这个专家共识高度重视,参加了每次的共识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希望共识能够尽快发表并推广应用,让更多的心血管病医生能够掌握这一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决策

本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冠脉内溶栓专家共识定稿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我国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该共识将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事业发挥重要作用,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目前共识进入最后的整理和完善阶段,期待正式发布,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河南省冠心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简介:

河南省冠心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坐落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分中心B楼1楼,科研用房1301平方米, 各类研究设备仪器总值共5323万元,其中50万以上仪器设备29台,百万元以上代表性高端设备有赛默飞480高分辨质谱仪、徕卡双光子活体分子细胞成像仪、10X单细胞工作站、NiKon激光共焦显微镜、小动物心脏超声成像系统Vevo3100、膜片钳及心脏光标测电标测系统、ABI数字PCR、华大2000-NGS基因测序仪、BD分选流式细胞仪等。

各类资助基金总和超3000万元;共获得科研成果15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二项,河南省人民政府二等奖11项。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医学顶刊杂志NEJMCirculation-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J Cell PhysiolTheranostics、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90余篇,获专利11项。

实验室总体定位为冠心病防治研究,主要探索冠心病发病机制、诊疗相关关键环节和分子标志,发现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干预靶点、创新措施并转化为临床应用,建立冠心病防治新方法;形成共识和策略,提高冠心病救治成功率、延缓心力衰竭发生、降低院前及住院死亡率。实验室现有7个研究平台,包括:

1)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及心功能平台 

2)心肌电生理平台及离子通道平台

3)基因细胞治疗相关基因和细胞研究及分子成像平台分子生物学基础平台

4)基于单细胞测序及生信分析平台

5)抗血栓研究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数据库及AI辅助诊治平台

6)基因蛋白代谢多组学平台

7)动物活体分子细胞成像平台

实验室致力于为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河南心血管病防治学科的发展。我们诚挚欢迎各级研究者前来指导与合作,共同为提升河南冠心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原,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原腾飞贡献力量。

合作联系电话:0371-58681866(办公室)

撰稿:程倩倩

编辑:吴莹

排版:吴莹
终审:高传玉

诚挚感谢您对“河南心脏 Henan Heart”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