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VSR)是一种少见但高致死率的并发症,对术前评估与封堵策略的精准性提出了极高要求。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刘煜昊教授团队的陈同峰博士研究证实:心脏CTA在VSR穿孔部位、大小及边缘结构的评估中,相较传统超声心动图具备更高准确性和手术指导价值,为VSR个体化介入治疗提供了新路径。研究背景:传统超声存在局限
VSR常形成于缺血心肌坏死区域,结构复杂,穿孔形态不规则、边缘薄弱,传统超声心动图难以全面评估:1)穿孔位置判断易偏差,尤其心尖与前间隔部;2)穿孔直径测量稳定性差,影响封堵器选型;3)难以评估软边缘长度,导致封堵器成型不良、移位或残余分流风险增加。
核心发现:CTA提供更高分辨率与手术指导力
高传玉教授、陈同峰博士团队纳入36例术前完成心脏CTA的VSR患者,通过与超声对比,发现心脏CTA:
✅ 缺损直径评估更精准:CTA更贴近“真实穿孔尺寸”
研究将术后封堵器腰部直径作为“实际穿孔参考标准”:CTA长径与术后直径相关性最高(r=0.799,P<0.001);超声直径与术后直径无显著相关性,如图。推导出预测模型:术后直径 = 0.92 × CTA舒张期长径 + 0.59 × 软边长度 - 2.3。这为术前封堵器型号选择提供量化参考,显著减少因“封小或封大”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图1. CT与超声测得各指标与术后直径相关系数矩阵关联图
✅ 穿孔定位更精准
CTA提示“前间隔穿孔”诊断更准确,超声判断为“心尖部”的80%经CTA重新定义为“前间隔部”。
✅ 边缘结构清晰可见
CTA可明确评估穿孔周边“软边缘”长度,边缘充分者预后显著优于边缘不足者(P=0.011)。
✅ 封堵方案优化
CTA辅助选择封堵器型号更精确封,堵器成型不良和残余分流发生率更低(P=0.005)。
临床价值:助力危重VSR精准干预
应用“CTA引导手术策略”的VSR患者,与传统超声评估组相比:手术操作时间更短(P=0.042)、X线剂量更少(P=0.028)、残余分流直径更小(P=0.044);尤其在SOFA评分≥10分、NT-proBNP升高、炎症指标升高等危重患者中,CTA策略显著改善术后生存率。
专家寄语
“每一位VSR患者的穿孔形态都不同,借助CTA这样高精度工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测量和精准封堵’。”
—— 高传玉 教授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
参考文献:
Chen T, Liu Y, Zhang J, Sun Z, Cheng J, Han Y, Gao C. Comparison between Cardiac CTA and Echocardiography for Assessment of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Diameter and Its Effect on Transcatheter Closure. Cardiovasc Ther. 2022 Oct 17;2022:5011286.
作者简介:
陈同峰博士简介: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七年制。擅长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的介入治疗。年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120例,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手术(TEER、TMVR等)50余例,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1000余例。
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5项,其中主持省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中文核心期刊5篇,SCI 3篇。获得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建立了国际最大样本量的心梗后室间隔穿孔病例数据库。
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联盟委员
河南省康复学会心血管病康复分会委员
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撰稿:陈同峰
编辑:吴莹
诚挚感谢您对“河南心脏 Henan Heart”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