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高血压研究与转化学术会议于6月20日至21日在深圳成功举行。河南省冠心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团队应邀出席。此次盛会,刘亚慧博士就“肾脏去交感神经术(RDN)治疗高血压的反应性能否预测:现状与进展”做了专题汇报。
高血压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率高达27.9%,患病人数约2.45亿。肾脏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强被认为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机制,RDN通过消融肾脏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从而达到降压效果。尽管RDN在治疗高血压,特别是难治性高血压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理想患者群体的筛选仍是一个关键问题,且如何准确预测RDN的疗效依然悬而未决。
RDN疗效预测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多种生物标志物,尝试预测哪些患者更可能从RDN治疗中受益。交感神经活性、内皮功能、炎症水平以及免疫细胞的活化状态等均被认为是潜在的预测指标。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与RDN无反应者相比,RDN反应者具有更高的基线肾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差异的基因甲基化模式、更高的基线心率和血压、更低的血管硬化性指标。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血清环状RNA(circRNA)和T细胞的激活状态也与RDN的疗效密切相关。最后,刘亚慧博士后还分享了团队前期探索的研究成果,指出AGTR2基因相关位点的突变,可能与RDN治疗高血压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然而,尽管上述这些生物标志物在部分研究中取得了显著变化,目前尚未有大规模的研究证实它们可以作为可靠的预测指标。
表1 与RDN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汇总表
总结和展望
虽然RDN治疗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疗效预测仍面临挑战。目前,术中神经记录与刺激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帮助术者实时监测肾神经的活动和反应,更精确地评估消融效果。此外,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数据整合和模型构建,将为RDN治疗的个体化方案提供有力支持,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Hu XR, Liao GZ, Wang JW, et al. Patient-Specific Factors Predicting Renal Denervation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Heart Assoc. 2024;13(14):e034915. 2.https://mp.weixin.qq.com/s/A6ML9fMhxGZbhiNGgjhuzA作者简介:
刘亚慧:医学博士,在站博士后。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收录于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Kidney and Blood Pressure Research等期刊。获得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参与专利申请6项。
供稿:刘亚慧
编辑:吴莹
排版:吴莹
终审:高传玉 万磊
诚挚感谢您对“河南心脏 Henan Heart”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