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心碎”伤了身!这种病需警惕
2025-09-17
浏览次数(4)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26岁的小王从未想过,一段五年的恋情结束,会让自己的心脏“遭罪”。自从男友突然提出分手后,她的生活彻底失去了色彩——白天对着空房间发呆,眼泪不自觉地浸湿枕头;夜晚更是辗转难眠,常常睁眼到天亮。

这样的状态持续一周后,某天傍晚,小王正听着曾经和男友一起喜欢的歌,突然感觉胸口像被一块巨石压住,喘不过气来,连说话都变得费力。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她送往医院,经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一系列检查,医生给出的诊断让所有人惊讶:“心碎综合征”。医生解释,这不是文学里的夸张说法,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心脏疾病,医学上称为应激性心肌病,正是小王近期的巨大情绪波动诱发了它。

揭开“心碎综合征”的神秘面纱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心碎”怎么会变成一种病?其实,这种疾病早有研究记载。它还有个名字叫Takotsubo心肌病,最早在1990年由日本学者发现并命名。2004年2月,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重要研究,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团队正式将由悲痛、震惊等强烈情绪引发的胸痛、憋气、呼吸短促等症状,定义为“心碎综合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它的症状和大家熟知的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比如突发的剧烈胸痛,像有针扎一样;胸闷得厉害,感觉胸口被勒紧;还可能伴随心悸、出大汗,严重时甚至会晕厥。但两者有个关键区别:急性心梗通常是冠状动脉出现明显阻塞导致的,而“心碎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大多没有问题,它主要是由强烈的情绪或生理压力触发的。

为什么情绪会“击垮”心脏?

西医的科学解释

西医认为,“心碎综合征”的发生和身体里的“压力激素”密切相关。当人遭遇重大情绪冲击,比如失恋、亲人离世、和人发生激烈争吵,或者经历意外事故等,身体会应激性地大量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这是一种能让人快速应对压力的激素,但如果短时间内释放过多,就会像“毒药” 一样对心肌产生“毒性作用”。

这种“毒性”会导致心脏局部的收缩功能出现异常,比如心脏的左心室可能会出现扩张,无法正常泵血,进而引发胸痛、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而且从临床数据来看,女性患这种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处于更年期前后的女性;另外,本身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人,因为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也更容易受到这种疾病的“盯上”。

中医的传统智慧解读

虽然中医里没有“心碎综合征”这个病名,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七情内伤”致病的论述——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如果过度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损伤对应的脏腑。

在中医看来,“心碎综合征”大多属于“心悸”“胸痹”“郁证”的范畴。当人受到强烈的情志刺激,尤其是悲伤、忧虑、愤怒这类负面情绪时,首先会影响到肝脏的“疏泄功能”。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负责调节全身的气机运行,一旦肝气郁结,气机就会不畅,就像水管被堵住一样。

如果这种郁结的状态持续下去,时间久了还会“化火”,火热之气会慢慢耗伤心脏的阴液,导致心阴不足。心脏失去了阴液的滋养,就无法正常发挥功能,进而出现心悸、胸闷、心烦等症状,这就是中医视角下“心碎”的发病逻辑。

中西医联手,守护 “受伤的心脏”

急性期:西医为主,快速稳住病情

一旦确诊“心碎综合征”,尤其是在症状突发的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阻止由此介导的心肌损害,阻断心室重塑及神经体液激活,控制心律失常和预防猝死。这时通常会以西医治疗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使用ACEI/ARB类药物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泵血压力。

大多数患者经过这样的急性期治疗后,病情能很快得到控制,症状会逐渐缓解。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心衰,甚至引发心律失常、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必须遵医嘱规范治疗。

恢复期与预防:中西医结合更有效

进入恢复期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西医会继续监测心脏功能,根据恢复情况调整用药;而中医则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开出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比如,对于肝气郁结比较明显的患者,经常觉得胸口闷、情绪低落、不想说话,医生可能会用逍遥散加减,帮助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如果是心阴不足的患者,总是心烦失眠、口干咽燥、手心脚心发热,就可能用到天王补心丹,起到滋阴养血、安神定志的作用;还有些患者可能因为气机不畅导致血液运行受阻,出现心血瘀阻的情况,表现为胸痛固定不移,这时就可能用血府逐瘀汤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学会“护心”,远离“心碎”风险

其实,“心碎综合征”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只要做好预防,就能大大降低发病风险,关键在于学会管理情绪、呵护身心。

首先是情绪管理。当遇到让自己难过、愤怒的事情时,要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难过了就哭出来,愤怒了可以通过运动、写日记等方式宣泄。同时,要保证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睡觉、起床,避免熬夜,让身体和情绪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其次是合理饮食。日常可以适量吃一些有宁心安神作用的食物,比如百合、莲子、龙眼肉,煮粥或者煲汤都很合适;尽量避免喝太多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这些饮品容易让人神经兴奋,加重情绪波动,对心脏也不好。

最后是建立支持系统。平时要多维护健康的社交关系,和朋友保持联系,周末可以约着一起逛街、看电影;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别害羞,主动向家人朋友求助,他们的陪伴和支持,会成为你对抗负面情绪的“坚强后盾”。

别让坏情绪,拖垮你的心脏

“心碎综合征”用真实的病例告诉我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西医所说的“压力激素损伤心肌”,还是中医强调的“七情内伤致病”,都在提醒我们:情绪对心脏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直接、更严重。

下次再遇到情感创伤或重大压力时,别忘了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珍爱心脏,从关爱心绪开始,别让一时的“心碎”,变成长久的健康隐患。


作者:鲍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