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探心”!微创搭桥直播开讲,高难手术变“医学公开课”
2025-11-14
浏览次数(77)
手机阅览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无影灯下,是毫米级精度的“心”术博弈;方寸屏幕,是跨地域流动的医学智慧。

11月14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远践——心中有术”微创搭桥手术示教活动圆满收官。这场打破地域壁垒、以高难度心脏手术为教材的“医学公开课”不仅成功救治重症患者,更为推动微创心脏外科技术规范化、同质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自周口商水县的57岁女性患者王某,半月前突发间断性胸闷、胸痛,初期症状较轻,休息后便可缓解,因此未给予足够重视。然而病情进展迅猛,发病当日,患者胸骨后突发强烈压榨样疼痛,当地医院紧急救治后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精准诊疗,遂紧急转诊至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成人心外科二病区夏东升副主任医师团队接诊后,一系列检查快速展开。结果很快明确病情:高敏肌钙蛋白T指标异常提示心肌损伤风险,结合患者多年高血压病史、既往声带息肉手术史,以及冠脉造影、胸主动脉CTA清晰勾勒的冠脉病变全貌,多学科专家团队第一时间联合会诊。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患者冠脉病变明确,心功能储备充足,适合微创干预!”经反复研判,专家们达成共识——采用“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这套方案既能精准打通心肌供血通道,又能将手术创伤降到最低,大幅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是兼顾疗效与安全性的最优选择。

手术直播当日,夏东升副主任医师带领成人微创心脏外科团队,展开了一场毫米级精度的“心”修复。团队精准定位“左胸第四肋间”,仅开了一个5—6厘米的小创口,如同在胸壁上打开一扇“小门”,既能清晰显露手术区域,又能减少组织损伤。专用肋骨牵开器轻柔撑开肋间,清晰呈现心脏前壁与冠脉前降支区域,精准规避肺组织与大血管,从源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作为冠脉搭桥的“黄金桥血管”,乳内动脉因解剖稳定、远期通畅率高成为首选,夏东升副主任医师小心翼翼分离乳内动脉及其伴行静脉、神经,每一次牵拉、剪切均控制在毫米级力度,最终获取的血管长度、直径完全契合吻合要求。

历经3小时精细操作,团队成功为患者植入四根血管桥,术后即时评估显示,冠脉血流完全通畅。术中出血极少,无需输血,患者即刻恢复自主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被安全转入重症监护室。

这场云端“医学公开课”汇聚了国内心血管领域顶尖力量——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张国报、赵子牛教授牵头,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内多位权威专家全程在线观摩指导,对手术团队精准娴熟的操作技艺、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及示教模式给予高度评价,纷纷为这场高质量的直播点赞。“微创技术是心血管诊疗的未来方向,要让优质经验流动起来,惠及更多基层患者!”张国报教授一语道破初心

手术直播期间,全国医疗同仁云端齐聚,评论区互动热烈。围绕“微创搭桥手术适应症筛选”“乳内动脉游离技术难点”“靶血管吻合质量控制”“术后并发症防控”等关键问题专家们展开深度研讨分享实操经验与诊疗心得。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始终将微创心脏外科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持续探索微创技术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各类微创心脏手术已实现常态化开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小创伤”下重获“心”生。

未来,医院将继续深耕微创领域,让更多高难手术变成“可学、可用、可复制”的临床范本,用精湛医术与责任担当,守护每一颗“跳动的心脏”。



|文稿:黄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