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好像2020年的打开方式不对一样的,新年的开始就是一堆不好的消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直闹得人心惶惶,还在延续。今年过年赶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过年期间每天都坚持在自己工作岗位。
现在已经记不清上次休息是哪天了。工作一天结束,可能是中午随便吃点儿的缘故,晚上下班回家已是饥肠辘辘。看到餐桌上女儿奶奶炒的土豆片和大白菜这两样家常菜,回想起小时候过年期间餐桌上丰富的饭菜。觉得长大之后就很难找到以前过年时的感觉,顿时怀念起小时候在老家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展望新一年的幸福生活。小时候对过年最期待的就是在新年自己可以拥有新衣服、美食和压岁钱,男孩子可能会开心终于可以放鞭炮啦。我自己比较贪吃,所以过年的记忆中最多就是停留在母亲亲手烹饪的各式各样的美食。
老家在周口,家里人都非常注重礼仪,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人尤其重视。过完腊八,过年的气氛就尤为浓郁,各家各户都开始准备年货。过了十五就陆续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啦,真正有分量的食物是鸡鱼肉蛋。每年过年家里都要准备二十多条鲤鱼,五十斤以上的猪肉,几只鸡,再磨一块圆圆的大豆腐。过了腊月二十三,奶奶和母亲就开始蒸馒头、炸油条馓子、炸小酥肉、炸丸子、炸鸡块、炸鱼等,把我们这些小孩子馋的不行,年前准备的各样食材都是为年后走亲戚招待客人做足了准备。
大年三十这天,现在仍清晰的记得母亲做的菜品:凉拌牛肉、里脊肉、红烧肉、红烧鲤鱼、炖小酥肉等。在除夕晚上直到凌晨,外面依旧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如果听到如同雷震的三声炮响,那肯定父亲起床放开门炮了。因为年俗上讲究:初一不能使用刀、剪刀、针线等,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在这天就可以歇下来。新年的第一天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度过。
初二便开始走亲戚。最亲近的亲戚就是“母亲”的妈妈家。新婚的夫妻第一年回娘家叫“回门”,仪式很隆重,礼物要重。最有特色的就是果子了,一种裹着糖油炸的面食,吃起来甜腻,在饥饿的年代很受欢迎。初四上午岳父去婆家走亲戚叫“回礼”,回礼不需要带太多礼物,回门一般是岳父第一次登门,婆家人自然不敢怠慢,倾尽家中最好的酒菜,邀请族里德高望重的人员来陪客,酒以喝好为准,不敢喝多。再后面的日子就是每天走一家亲戚。客人来了后,主人要热情招待,招待男客人一定要有酒,这也是老家表达主人的一种热情待客的方式。堂屋里男人们喝酒,厨房里女主人准备热菜,过年的氛围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前,正月十六是个好日子,在这天大人们就要开始新一年的工作,我们小孩子就要开始上学了。在外求学的学子们临走前,会把家里过年没有吃完的油条馓子果子等装上一包,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各自过年的趣事,这样年才算真正过完。
长大参加工作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到后来结婚生子,偶有假期还要跟随丈夫一起回婆家过年。婆婆家在太行山的深山之中,过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饺子。所以很是怀念老家过年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年夜饭的气氛。
今天正好休息在家,和家人一起动手热火朝天的做起小时候过年熟悉的饭菜,上午炸鸡块、小酥肉、油条;下午煮肉,蒸包子、馒头;重新回味了小时候的味道,也终是放肆吃一次,重温小时候过年的感觉。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厨师,现在一有空我就会秀一下厨艺,偶有人说我是被护理工作耽误的厨师,也算是幸事。
供稿 儿童心脏中心一 薛海娜
编审 杨静 赵倩惠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