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情感插上翅膀
2020-05-20
浏览次数(3226)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给情感插上翅膀



离开校园有3年了,独立,是这三年的代名词,生活独立,工作也开始独当一面,慢慢的被称为老师,我也变成了曾经想成为的人。身边的实习生,仿佛还是自己当年的模样,同样的人生轨迹,恍如隔世。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我们成为她们眼中的理性者,见多了生死离别,早已对临床生活习以为常。

习以为常,百度词典给它的解释是: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我特别不喜欢这个词,可以说是害怕,我不能接受习以为常,我希望是进步了,懂得了更好的面对,而不是所谓见多了,习惯了就习以为常了。我们是大家眼中的是白衣天使,我想说,我们也是普通人,有家人,有朋友,吃饭睡觉,伤心难过,情绪崩溃,这些我们都有。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任由自己情绪奔溃,大哭大笑,因为我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所以好多人说自己变理性了,我赞同这种进步,只是,我想说,不要用习以为常伪装自己的感同身受,我们也需要方式表达自己,比如: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次谈心,一声祝福。

一个寻常的早上,一个猝不及防的拥抱和哭声包围了我。

“阿姨,您怎么来了,是复查……”

还没等我把话说完,阿姨带着哭声说了一句:你马叔走了,然后再次拥抱了我。我有些错愕,家属忙解释道:我爸2周前去世了。带着吃惊和涌出的泪水我拍了拍阿姨。病床上的蒋阿姨泣不成声,身边的女儿详细简述了事情的经过,蒋阿姨和她的丈夫很恩爱,2周前,蒋阿姨的丈夫因为癌症扩散去世了,蒋阿姨一直无法走出悲痛,常常自言自语,蒋阿姨小声的哭泣对女儿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我却有些不知所措,印象中蒋阿姨是一个理性庄重的人,见多了悲欢离合,却依然难以平静面对。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紧紧抱住了身边这个颤抖的身躯。

阿姨的女儿经常说道:“妈,你得学会控制情绪,你老是拉着她们护士,人家还有工作。”中年丧夫,忙碌的儿子,远嫁的女儿,这些对于蒋阿姨来说都是伤痛,可以想象家属这两周内早已见惯此类情景。轻轻的陪伴,无声的安慰,每次来到阿姨病房,我所能做的大概只有聆听。蒋阿姨说:我看到熟悉的你们和这里,总是想起以前。我轻轻拍着她的肩膀陪她回忆,听她倾诉。慢慢的阿姨开始平静下来。血压也慢慢控制,晚上也能顺利入睡,病情也恢复的很快。几天的相处,阿姨慢慢把我当成一个久别重逢的朋友,聊工作,聊生活,病房里,蒋阿姨爱笑了,精神也好了。我常常想:我们好像没有做太多,做的最多的大概是陪伴和安慰。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能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实习结束时老师送给我们的话,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猝不及防的拥抱,一次真实的情感表达,给了我很大的体会和力量。后来蒋阿姨恢复的很快,出院时笑着喊我的名字,不经意间的举动,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我们需要理性,但绝不是冷漠,我们需要学会面对生死,但绝不是习以为常般接受。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抢救,这是护士最不想经历的事情,却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一次寻常的夜班,一位老年突发室颤,恐惧和陌生让我大脑短暂性空白,一切都在提醒我不能慌乱,只是机械性的判断病人意识,旁边是老年家属无助的哭泣和吵闹,判定患者意识丧失,通知周围人去呼喊医生护士,我开始给予心肺复苏,患者家属的来不及和家属细说,哭闹和质问越演越烈,和到达的医生换位后,把家属扶到病房门口,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用高分贝掩盖颤抖的声音帮助老人通知年轻家属,并告知奶奶,现在请相信我们,制止了她的再次哭闹。经过抢救,患者情况稳定,遵医嘱需要转监护室,我留下收拾物品,这时同病房的家属给我竖了一个大拇指,我再也忍不住流下眼泪,泣不成声,是成功的喜悦更是对生命的感慨。后来,病人经过细心的治疗转回普通病房,那个奶奶看见我总是无措的搓手,我仔细询问,原来是她觉着我因为她哭闹生气了,我详细解释后,奶奶紧紧握住了我的手,那份透过指尖的温暖,是我难以忘怀的鼓励。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温暖的故事,就像黑夜中放飞的萤火虫,照亮每一个奋斗的深夜。合理的情感诉求和表达是这个行业的最温暖的光,我希望它温暖每一个人,照亮每一个人。初心未改,始终如一,给情感插上翅膀,放飞人文关怀,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其实,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个白领,现在也算实现了,而且超越了,你看,领子白的,整个个工作服都是白的。我喜欢这份白,比彩虹还要耀眼。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一身白衣,脚步轻快;她们任劳任怨,深夜无眠;她们救死扶伤,童叟无欺;她们大爱无言,至善至谦。 她们就在我们身边,是你我最忠诚的伙伴。




供稿  高血压科 吴朵朵

编审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