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关注心健康
2020-06-05
浏览次数(4283)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关注心健康

---中国房颤日 我们在行动


2020年6月6日是第八个“中国房颤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房颤,预防卒中”。与人人都知晓的心肌梗死、冠心病、脑梗死不同,“房颤”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心脏疾病,更不知道房颤会导致脑卒中,严重的时候危及人们的生命。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时窦房结的控制功能丧失,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失去了心房正常的收缩功能,虽然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以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但心室率也会达到100~200次/分。患者会出现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脑梗塞、心衰等并发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逐渐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房颤的总体患病率为0.77%,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5%,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5倍,房颤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     


6月6日为“中国房颤日”,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房颤,关注房颤,远离卒中,华中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一病区杨海涛副主任带领多名心内科专家走进社区,举办大型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了心血管疾病咨询服务,免费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并向到场的市民发放了房颤相关的科普宣教资料等,皆在提高公众对房颤的认识,减轻房颤的危害。


   


义诊现场被前来咨询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杨海涛副主任在现场从心内科专业角度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全面介绍了房颤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如经导管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消融以及左心耳封堵防治栓塞。呼吁市民朋友重视房颤,预防卒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现场群众都满怀热情,杨海涛副主任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耐心地叮嘱他们各种日常注意事项,详细介绍防病知识,提出合理的生活指导,王先生接受义诊后开心地说道“以前都不知道房颤是啥,这次我们这些老百姓也懂得了未病先防,谢谢杨主任的宣传指导啊”,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还有一位26岁的李先生经护士两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均在160mmHg以上,刘静静主治医生对他进行了认真地问诊,了解到李先生有高血压家族史,并且经常抽烟喝酒,没有重视自己的高血压。刘医生耐心的告诉他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严格控制血压,并给他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杨海涛副主任医师现场宣教房颤有哪些症状:

◆常见表现: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

◆严重表现:血压下降、晕厥、心功能不全等。

◆如果有其他心脏病,会导致心脏进一步扩大,加重心衰。

刘静静主治医生房颤自我诊治小常识:

养成定期摸脉的好习惯

长期房颤的患者都知道,医护人员经常会为患者“摸脉”,刘医生告知大家,房颤发作时有显著的脉搏特点:脉搏跳动紊乱绝对不齐,建议成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定要学会摸脉,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吃抗凝药,定期监测INR非常重要

房颤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对预防房颤并发症非常重要,如有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INR,及时调整用量,避免出现华法林用量不足或过量的情况发生。

胡娟博士告知大家,房颤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常见病因: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外科手术、心肌病、冠心病等。

◆年龄: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房颤的风险。

◆其他诱因:劳累、情绪激动、长期精神紧张、咖啡因、缺氧、电解质紊乱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及某些药物影响等。

房颤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慢性病,因此提升大家对房颤认识、预防和治疗的意识是重中之重。本次义诊活动,医护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宣教,让居民对房颤进行了全面认知,普及了房颤的相关知识,呼吁人们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关注心健康!





供稿  心律失常一病区  刘珑怡 刘静静 王山岭 胡光玲

编审  朱莉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