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灯,做生命的守护天使
我们医院于2004年成立了省内首家心衰病房,十多年来,作为心衰病房的护士,目睹了一位位心衰患者反复住院,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身体上,他们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痛苦。尤其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仅靠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患者处于不理解、焦虑、绝望的心态中,如不能及时疏解,甚至会发生轻生、自伤行为。作为一家省内享有盛名的权威医院,十多年的努力使我们收获了患者康复的笑颜,与此同时也感受到疾病的无情和患者的无助,多年的临床,我们深知医护人员细心关注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病区在原芳主任及田焕护士长的带领下,所有医护人员,对每一位患者都是精心管理、细心照料,加班加点是常态,大家任劳任怨,经常忘记时间,病房里随处可见她们忙碌的身影。医生坚持每天至少2-3次查房,细心查问每位患者的病情和检查动态,只为更好的为患者诊治。有时候好不容易坐到办公室,还要下医嘱、写病程、办理出院、接待入院,而且还要接待患者和家属的病情咨询、答疑解惑、处理患者的各种突发不适。
由于心衰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稍一疏忽就会出现前功尽弃、病情恶化。面对效果欠佳、病情急转直下的患者,原主任经常会说:“病人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呢?”组织大家详细查根究底,追查细枝末节。管床医生即使很晚回到家中,对于重症患者仍然在持续关注:几床病人还胸闷么,现在的小便量多少?利尿泵、多巴胺泵调整剂量到多少等等。
病区护理人员和医生配合默契,除了完成常规护理工作,更是及时反馈患者病情变化、正确处理医嘱。多年的护患沟通、互相配合,我们也形成了默契:患者的尿量少了,或者当天尿量达到3000ml了,主动提醒医生是否加量或停用泵药,患者乏力,血钾是否达标?什么时候需要勤测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如何?心态如何?家属的支持如何?需要我们提供哪些个性化的护理?
护士长更是以科室为家,尽心尽责。经常听到病人说,这么晚了,护士长还不下班呢,每天至少2次的护理查房,征求患者们的建议和意见,用亲切随和的话语,给患者带来关怀与问候。像对待家人一样,关注患者的疾病、心理、生活等等,为患者答疑解惑,解决困难。患者经常说:住过很多家医院,但你们这儿的护理人员最优秀,技术娴熟、服务周到态度又热情,总是精力充沛地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住在这儿很放心。
很多终末期的心衰患者需要严格的容量管理,常常被要求不饮水、不喝汤。对此,患者常常口渴难忍,代之而来的是吃不下饭、焦躁易怒或情绪抑郁低沉,更有甚者趁人不注意偷偷饮水不记录,影响病情观察和治疗计划。记得一位患者在他的出入量记录上写下了“滴水未进”四个字,其实他真的做到了。患者说:我平时就爱喝水,可以不吃饭,不能不喝水,但你们医护人员这么用心,一遍遍的给我讲解,我觉得一定得听你们的话,也觉得能做到,为此付出很大的毅力,你们的关注和肯定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从患者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专业的知识和指导对患者的巨大影响。
一位经过心肺复苏抢救的85岁患者因恐惧不愿出院,拉着医生的手说:别让我回家,我要多住一段时间,治好再走。住院期间,我们观察到老人常常因一句活、一个动作而突发不适,频频发病,但往往很快缓解。其女儿透露此次发病的原因也和家庭琐事相关,通过医生护士的认真讲解、耐心开导、细心诊疗,阿姨病情好转,主动要求出院,还亲自画了一幅画送给护士,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回家后我要给你们的孩子每人绣个小肚兜,表表我的心意”。
心脏移植是心衰终末期患者的最后的一线希望,对于一些准备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他们打下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基础,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和慎重筛选,迄今为止,已经有十余例患者成功实施心脏移植,获得新生。他们高兴地发来信息:“我好了,再也不口渴了,谢谢你们”,这一刻,从患者康复的笑脸上,深切感受到职业的伟大,这也许就是护理人职业的简单定义:以专业的知识讲解给患者以信心和希望、亲情般的呵护给患者以支撑,如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默默地守护着生命,守护着健康。
护理工作平凡琐碎,艰辛与劳苦中创造着神圣价值,提灯女神的灯光带着穿越时光的温暖,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张开天使的翅膀,用爱的羽翼呵护着每一位患者。我们时刻牢记使命,用大爱无私和精湛技术呵护每一位患者,努力做一个牺牲小我、勇于奉献,为处于病痛与困苦中的患者带来温暖与幸福的使者!
供稿 心力衰竭病区 张竺 田焕
责编 吴朵朵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