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目如电,专家巧辨“真假猕猴”;剑指元凶,重大疾病手到病除
2018-01-06
浏览次数(3039)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咱们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领导在哪儿,我要找领导!”2018年1月2日,天气格外寒冷,走廊上回响的声音让心内四病区护士长张彩丽急忙往外走,这是出什么事儿了?来到走廊上,寻着声音望过去,一位女士正好回过头来。

“这不是节前刚刚出院的刘大爷的女儿吗?她怎么来了?难道是刘大爷又有什么不舒服?”张彩丽赶紧走过去。看到张彩丽,刘大姐一把拉起她的手,“护士长,我爸爸回家以后恢复的特别好,你们救的不是他一个人,是我们全家啊!我特意赶过来想亲手把锦旗送到院领导那儿,感谢医院、感谢杜秋波大夫、感谢咱病区的所有医护人员!”

张彩丽长舒一口气,回忆起十几天前第一次见到刘大姐时的场景。

那是个冬日难得晴朗温暖的中午,一辆救护车“滴嘟滴嘟”呼啸着驶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跟车来的一位中年大姐红肿着眼睛,一路小跑,跟随着医护人员,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推进了医院。年逾古稀的大爷头发和脸色都是一样的苍白,眉头蹙在一起,急促喘息,心电监护等仪器一路上滴滴滴地响个不停。

冠心病四病区,提前接到通知的杜秋波主任医师已经等候半天,平车一进入走廊,他就赶紧和家属询问详细情况,得知之前的医院诊断为心衰,他略蹙眉头。

被120转院送来的刘大爷,今年74岁,许昌人。2017年12月10日因为咳嗽不停、严重闷气、喘息不止被送进医院,12月14日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依据症状和刘大爷糖尿病、心脏病和7年前因肺癌切除一页肺的的既往病史,当地医院很快给他确诊为心脏衰竭,并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看着父亲遍生的华发和逐渐加重的症状,刘大姐只能在父亲看不到的地方掉眼泪。

煎熬中的第六天,“叮咚”,刘大姐的手机响了一声,有新信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正式开诊”,朋友发来的新闻让刘大姐心中瞬间升起了一丝希望。早就听说过北京阜外医院是全国乃至世界都领先的心血管病医院,那么,这个汇聚了阜外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诸多大专家的新医院,能不能救救爸爸呢?为爸爸最后搏一把的愿望由她的心间升起。忐忑间,刘大姐拨通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电话。

从第一眼看到病人刘大爷,杜秋波主任医师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从表面症状看,刘大爷确实很像严重的心力衰竭,但是在个别地方、某些症状,又与心衰有所区别。一种别样的想法在杜秋波脑海中升起:这么大的年龄,严重的心衰确实很难治愈,可若不是心衰呢?在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后,杜秋波决定马上给刘大爷进行CT血管造影的检查。杜秋波安排刘大爷做的不是一般的血管造影,而是肺动脉造影。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他怀疑刘大爷的症状可能另有元凶。

12月20日下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四病区。刘大爷的肺动脉CTA(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出来了,拿到片子,杜秋波瞬间明白了。结果完全印证了杜秋波主任医师的判断,刘大爷得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心脏衰竭,而是肺栓塞!

肺栓塞多是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的。这是一个跟心脏衰竭症状几乎一样的病症,特别容易漏诊、误诊并且死亡率极高。肺栓塞与心力衰竭就好似《西游记》里的“真假猕猴”,症状相似,一旦错判,后果严重。根据临床表现,刘大爷属于高危肺栓塞,并且肺癌手术后仅有一侧肺叶供使用,情况非常严重和紧急,随时有生命危险。诊断明确后,杜秋波连夜为刘大爷采取了溶栓治疗。

一旦对症治疗,刘大爷的病情很快就见了起色。十天之间,从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到能够坐立,再能下地行走,刘大爷像换了一个人,精神状态日渐好转。

12月30日,即将迎来新一年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爸,今天要出院了,咱们一家人回家过年!”刘大姐欢快的话音和笑声不时响彻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病房楼里。

刘大姐说,在这十天来,杜秋波主任医师和他的团队就像是黑夜里的灯塔,支撑着他们一家人的希望。为人子女,最遗憾最害怕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听到当地医院说父亲病危的那一刻,自己感觉天都塌了,“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开诊的消息,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里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父亲的救命恩人,更是我最无助时的臂膀、最绝望时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