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连接心脏的肺动脉闭锁; 赞! “单元化”手术打通“生命通道”
2018-07-06
浏览次数(4572)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有紫色圆脸的不一定是少年闰土,还有可能是身患重病的孩子……年仅3岁的小润润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嘴唇是紫色的,面部也是紫色的,医生说,孩子患有一种非常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


“这病的确太复杂!目前恐怕看不了……”省内外多家大医院的权威专家,都给出了同样的结论。残酷的现实让润润一家陷入了绝望。

幸运的是,近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儿童心脏中心的专家用“单元化”手术,打通“生命通道”,给孩子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复杂·严重

小润润是个身世十分可怜的孩子,从出生那天开始,父母就发现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不同,本应粉嫩的小嘴唇却是青紫色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青紫情况越来越重,尤其是哭闹后,小脸都会变成了个小紫茄子。

经医院检查后才得知,孩子患有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同时,还伴随室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这是复杂而严重的疾病,父母带着孩子去过很多医院,得到的都只是医生同情的眼神和无奈的摇头。

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肺动脉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通道”。如果肺动脉出了问题,这个重要的循环就无法很好地完成。

润润就是这种情况,他的肺动脉是缺失的,只有几根细细的侧支血管,维系着即将凋零的生命。

令人悲痛的是,在小润润刚满一岁的一天清晨,妈妈因为不堪忍受四处求医的苦楚而离开了小润润,放弃了这个本就苦难的家庭。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经过爸爸的四处打听,他们终于辗转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了儿童心外二病区主任彭帮田教授。

手术·希望

彭帮田主任考虑到孩子疾病的特殊性,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明确诊断。

在做完增强CT、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肺循环血供情况后,彭帮田教授组织科室对其反复进行病情讨论,最终在征得家属意见后,决定放弃传统的肺动脉闭锁体肺分流姑息手术,对其实施“右室流出道疏通+体肺侧支单元化手术”。

也就是先将几条侧支血管与较细的固有肺动脉进行融合,然后连接一根人工管道,再将管道吻合到右心室。这样不仅可以让所有肺血管都由右心室供血(单元化),搏动性血流可以更好促进肺动脉血管的发育,还可以促进肺泡更好地生长。

由于每位患者的侧支血管发育都有很大差异,这对医生扎实的解剖基础、精湛的外科手术功底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就因为这种手术方式难度太大,所以在国内外,能够采取“单元化”手术,解决肺动脉闭锁难题的专家并不多。

彭帮田主任要放弃相对简单的传统型姑息手术,而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呢?

“因为这种手术方式对孩子的肺动脉发育更加有利!体肺分流姑息手术只是暂时缓解青紫,半年左右可能就又不行了,还需要重新做手术。”彭帮田主任如是说。

原来,传统肺动脉闭锁的姑息手术,远期肺动脉发育的机会仅为10%,能做根治手术的几率很小,远期效果不佳;而“单元化”手术,可以更好地促进肺血管发育,使其生长成接近正常肺动脉,肺动脉发育机会可提高至90%。短则三个月,长则三年,当肺动脉发育成熟后,就可以行双心室矫治手术。到那时,孩子便可以拥有与常人相差无几的身体了。

手术如期进行,实际操作难度及复杂程度却远远超过想象。先把4根直径仅为1-2毫米的血管(侧支循环)剥开,再用比发丝还细的线,缝成一根直径1cm的“生命通道”。缝合完成后,既要血管通畅,还要确保不渗漏。其操作之精准,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

在手术门外的小润润爸爸提心吊胆了6小时后,终于等到了彭帮田主任疲惫而胜利的笑容。无需言语,他也知道,手术成功了。

呵护·康复


在儿童心脏中心ICU,李斌主治医师、张媛媛护士长等医护人员陪着小润润闯过了死神设下的一个又一个关卡。终于,在术后精心呵护了5天后,“紫茄子”变成了“红樱桃”,医护人员成功地将小润润送回了爸爸的怀中!

据彭帮田主任介绍:在我国先心患儿中,如肺动脉闭锁等右心系统疾病发病率远远高于欧美国家,但由于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手术的机会。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专家用“单元化”手术,打通“生命通道”,表明医院在治疗复杂先心手术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是河南唯一一家省部共建医院,开诊以来,已经引进、掌握了一系列国内、国际先进技术,造福华中地区亿万百姓。

随着“开放引进机构、开放引进平台、开放引进人才、开放引进管理”战略的实施,未来将有更多国内先进技术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落地生根,为华中地区亿万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