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小了,
所有的小事就大了;
心大了,
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世人总是这样说,劝人凡事不要斤斤计较。
“心大体宽人康健”,这儿说的“心大”是人们的心眼大,心态宽。
可是有这么一种病,却是实实在在心脏变大惹的祸,而且还容易因为当事人“心太大-心眼大,心态宽”不当回事,初期忽视了对病情的诊治,在有症状或体检时才发现心脏已经变大,而此时疾病有可能发展到随时危及生命了。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病区就住了这么一位“心眼大”的患者。这位患者姓杨,他住院前“心眼大”,住院后仍然“心眼大”。
4年前,杨先生就被查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起初只是有心悸气短的症状,吃过药后症状缓解。病情刚有好转,他就把“遵医嘱”三个字忘得一干二净。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他从来都不克制。
几天前,杨先生感觉自己心悸气短再次加重,夜里有时还会因喘不上气憋醒。实在忍不下去,他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衰病区。
住院后,医生告诉他:“你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慢慢就导致心脏功能变差,心脏体积变大。如果还不重视,就可能会发展成为终末期心衰,你可能就要住到重症监护室了……”
杨先生一如既往地“心眼大”,他总是把医生的“多休息”、“按时吃药”等叮嘱当成耳旁风,把风险警告当成是危言耸听,结果出现了惊险的一幕:
住院的第二天晚上20:10,正在吃饭的杨先生,忽然丢下了碗筷,两手撑住了桌子,身子僵直,目光呆滞,呼之不应,身体开始向一侧倾倒,此时陪在他旁边的女儿一下子懵了,不知所措。
心力衰竭病区主任原芳,护士李珊第一时间发现了33床杨先生的监测数据异常,她们立即冲进病房,展开一系列抢救。
“滴”,李珊按了一下杨先生随身带着的一个心电监测设备,屏幕上绿色的心电图曲线变成了一条“抖动的绳子”---室颤!!!
便携式心电监测仪替代了以往的床旁心电监测仪,更新换代后可以方便患者随身携带,不影响行动,适合监护心脏重症患者的随时发生的急性缺血或心律失常等等情况。
原芳主任快速查体后发现,杨先生呼吸微弱!颈部脉搏消失!快速判断出“室颤””,“除颤仪!快!”原芳主任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进行电除颤,同时指导医护人员输液药物抢救。
经过一系列的紧张抢救,杨先生的心脏才逐渐开始恢复工作,搏动趋于平稳,杨先生恢复了意识,第一句话就是“发生什么事了?我怎么了?”他的女儿当时就吓哭了……
经历了生死考验后,杨先生变得特别听话。他遵照医嘱按时吃药,身体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
心力衰竭病区主任原芳介绍:“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瓣膜病,甲亢甲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心衰,心脏扩大是心功能的代偿反应,预示心功能的减退,不过,扩张型心肌病是其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疾病。
原芳主任说,多数初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病早期的症状都不是很严重。有些患者在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不重视,没有继续坚持药物治疗、生活调理,就可能导致心功能逐渐恶化进而导致严重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每10万人中就有37人患上扩张性心肌病,而且他们半数年龄在55 岁以下。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病还比较凶险,有发生猝死的风险,5年死亡率高达35%。
原芳主任提醒扩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室内注意通风、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同时,还要合理饮食,给予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经常监测体重,万万不能再让“心眼大”延误了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