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 两名青年医师完美演绎“刀锋上的芭蕾”
2019-08-20
浏览次数(290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静悄悄的夜晚,大地万物已经沉睡。可是华中阜外的手术间门外,还有不少人在踱着方步徘徊。

23:00……24:00……,时间在走,焦灼在等待的家属心里一点点扩散。

手术室外,王先生焦急地打转。他的眼睛爬满了红血丝,双手止不住的颤抖,此夜于他,注定无眠。

手术室内,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结发妻子李女士,正在与死神进行着一场“殊死决斗”。


前不久,李女士在活动时突发胸痛,伴心前区不适,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赶往当地医院就诊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又出现头痛,伴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

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家人带李女士连夜赶到郑州。

当晚22:00赶到华中阜外医院时,李女士已经是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情况十分危急。急诊头颅CT片显示:脑内出血,出血量近50毫升,并发脑疝。

手术适应症明确,必须立即手术!

这一刻,生命至上!医院马上开通绿色无障碍通道挽救李女士的性命。

忙活一天已经下班的主治医师唐东方、刘建熙接到电话,立即回到医院救人。

在神经外科,很多脑出血病人常常是在半夜被送到医院的。相比择期手术,这种急诊手术对一个医生来说更是考验。没有预案,全靠临场反应。病情不能等,一旦确诊,立即就要上台。这一刻医生们跟死神拼的是速度。

“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严重时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危及生命。”唐大夫把病情的危急程度告诉家属。“医生,不论手术风险多么大,我们家属同意做这个手术!”王先生握紧唐大夫的手,急切的说到。

唐东方、刘建熙与副主任崔月梅教授商定后,快速制定出安全、详细的手术方案,耐心地讲给家属听。家属在听完手术方案后,心里多了一丝踏实。

神经外科,是在大脑里动“刀”,俗话说“大脑无小病”,脑内神经密布、血管交错,犹如一张带高压电的蜘蛛网,毫厘之差,患者极有可能当场死亡或成“植物人”。因此也有人把脑外科手术称为“刀锋上的芭蕾”。这无论对医生的技术还是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个半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患者被送往重症监护病房,两位医生安顿好患者后的第一件事是向守候在手术室外面的家属通告:手术顺利!

这四个字,让王先生悬了一晚上的心恢复了平静。吐出这四个字的唐东方、刘建熙也松了一口气,这一次他们又跑赢了死神。

术后第一天,唐东方和刘建熙前往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查房。

术前术后的片子对比,出血得到了有效控制。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终于盼到了出院的曙光。这半个月的住院时间,她也看到了医务人员果决之外的温柔一面。

“病人要多一些清淡饮食,讲究荤素搭配合理。”每次查房,唐东方都会一遍遍轻声细语的去叮嘱家属,“病人需要心理支持,需要爱,家属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给予照顾和陪伴,要让患者明白,这个家庭需要她,家人不会放弃她。”

“一个患者,把生命交在我的手上,这是莫大的信任,所以我也必须为患者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才对得起这一份重托。救病人,就是救一个家,对我而言,这就是从医的意义。”唐东方由衷的说,患者的笑脸是他的满足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