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阜外医院首例“胶囊”起搏器植入,“心”的守护,“心”的体验
近日,华中阜外心律失常二病区主任医师赵永辉教授团队,成功完成本院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标志着我院起搏器植入技术跨入国内领先行列。让更多患者受益!
基本病例
75岁的闫女士,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晕厥,伴大汗,偶伴胸闷,不伴腹痛、腹泻等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心电图示:房颤伴停博。因突发晕厥,急诊至我院就诊,以“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三尖瓣成形术后,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2型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腔梗”为诊断收入我院心律失常二病区。心电监护示房颤伴长间歇,且其主动脉瓣、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需一直服用抗凝药物,不适合传统起搏器植入。
治疗过程
如何在不停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呢?心律失常二病区主任医师赵永辉教授立即召集臧小彪医师、高万里医师等团队成员进行讨论,经过术前缜密探讨治疗方案,同闫女士及其家属沟通后,最终决定为其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2021年1月21日,赵永辉教授及其团队经过探讨,制定了严谨的手术方案并作了周密准备,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与传统起搏器需经静脉放置电极并在胸部皮下制作囊袋手术方式不同,无导线起搏器通过股静脉穿刺导管植入心腔内部,除股静脉穿刺伤口外,无导线、起搏器囊袋感染等风险,且不影响患者术后上肢活动,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无导线起搏器相对于传统起搏器的优点
首先,无导线起搏器手术创伤小,利于恢复,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其次,无导线起搏器仅有胶囊大小,体积相较于传统起搏器减小了93%,重量仅约2克,可谓相当的“mini”。
再次,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还兼容1.5T/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的创新功能,可满足患者植入起搏器后核磁检查的需求。
最后,起搏器使用年限及起搏频率及身体状况有关,Micra无导线起搏器超低功耗电路设计支持平均大约12年电池寿命。
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优点很多,但该项技术对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植入手术团队的专业水平、能力有较高要求,华中阜外医院也将积极致力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完善,让众多心律失常患者摆脱病痛困扰,回归正常生活”。
供稿 介入手术室 潘亚娟 丁鑫鑫
责编 李玉坤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