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时期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专家建议
2020-03-05
浏览次数(585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时期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治建议专家组


负责人:李牧蔚(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共同执笔人:陈  岩(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程冠昌(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楚英杰(河南省人民医院),董建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平栓(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传玉(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关怀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克钧(河南省胸科医院),简立国(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  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国安(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牧蔚(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邱春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丽霞(河南省人民医院),余宏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袁义强(河南省胸科医院),张  领(平顶山第二人民医院),赵国安(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专家组成员(按拼音):安家晨(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白智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柴志勇(南阳市中心医院),陈瑞阳(长垣县人民医院),陈  岩(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陈玉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冠昌(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程江涛(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楚英杰(河南省人民医院),崔明霞(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董建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  静(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董平栓(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杜天敏(巩义市人民医院),杜优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传玉(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高永举(河南省人民医院),高玉婷(永城市中心医院),葛英辉(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关怀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玲霞(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郭  伟(夏邑县人医院),韩战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瑞利(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胡永寸(安阳地区医院),黄克钧(河南省胸科医院),姬富才(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吉小利(温县人民医院),简立国(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正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培印(安阳市人民医院),李春香(渑池县人民医院),李牧蔚(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李  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东亮(漯河市中心医院),刘刚琼(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洪智(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刘  慧(安阳地区医院),刘洁云(开封市中心医院),刘  明(安阳市人民医院),李万科(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志娟(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永刚(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卢文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明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风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牛长斌(偃师市人民医院),彭  勇(驻马店第一人民医院),邱春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冉华中(周口市中心医院),饶立新(华中阜外医院),桑海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德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全宝(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苏慧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淑红(新乡市中心医院),孙红蕾(河南能源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孙海燕(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田长明(永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田新桥(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王恒亮(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王丽霞(河南省人民医院),王平(郑州市中心医院),王宪沛(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王耀辉(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志方(新乡市中心医院),邢  非(许昌市人民医院),许学升(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薛瑞璐(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闫继锋(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闫吉霞(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杨宏辉(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杨省振(登封市中医院),余宏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袁义强(河南省胸科医院),原  芳(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张桂清(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  琳(郑州市中心医院),张  领(平顶山第二人民医院),张占海(南阳医专一附院),赵国安(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焕东(永城市人民医院),赵育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海军(焦作市人民医院),钟晓鸣(开封淮河医院),朱晓东(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引文格式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时期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专家建议[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3):226-230.”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武汉感染流行并迅速蔓延全国各地。该病毒传染性强,可见于健康携带者[1],医院感染防控非常重要。在这特殊时期,保护医疗机构卫生环境与相关医务人员的安全,既要严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在医疗机构内播散,又要确保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救治的及时和有效,是临床医生和患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河南省人口众多,居住密集,大部分人口在农村,而基层医疗水平相差很大。因此,根据河南省NCP防控时期的要求,参考目前心肌梗死指南和河南省专家意见,撰写了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控时期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专家建议”,供临床工作参考。

首先,建议在每个地区建立一个由心内科、急诊科、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多学科的专家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MDT),借助远程会诊平台如视频、网络会诊、微信讨论群等方式进行远程会诊决策,指导疫情时期AMI患者的救治。


一 诊  断

依据AMI患者就诊的医院建议如下:

(一)基层社区医院

1 一般门诊值班医师应作好一级防护[2]  穿白大衣,戴好帽子和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 发热门诊和胸痛中心值班大夫应做好二级以上的防护[2]  (1)二级防护: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2)三级防护: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防护服,一次性长筒乳胶手套,长筒鞋套。

对胸痛患者应详细问病史及流行病史,测体温、做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及心肌酶等。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结果,确诊是否为AMI并做NCP的初步筛查。如果急性胸痛患者怀疑AMI,必须做到:(1)请求上级医院微信或网络会诊,做好上转患者的准备;(2)询问NCP流行病学史和血常规化验,考虑是否有NCP可能性。

因基层医院若无CT和病原学检查的条件,如果疑似NCP,立即给患者佩戴外科医用口罩并做好相关防护,与就近的具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能力的NCP定点医院联系,需要具备NCP定点医院的符合NCP防护要求的救护车及相应级别防护的医护人员护送转运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对排除NCP的AMI患者,可按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3]的流程进行,尽早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使用普通救护车上转,进一步救治。

(二)不具备急诊PCI能力的县级医院

1 对基层医院转来的NCP疑似病例,收到隔离病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进行胸部CT和/或床旁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必要时做病原学检查。启动MDT进行网络或视频会诊,排查NCP。并根据其结果及发病时间、生命体征等,实施合适的治疗方案。

2 对初诊来医院的胸痛患者,问病史、流行病史、测体温、做心电图、胸部CT、血标本采集等检查,若诊断AMI,可分为下列四种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排除NCP病例[1]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胸部CT无特殊肺炎影像学特征;无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按AMI诊疗流程,根据发作时间和病情决定不同治疗方案,如药物保守治疗、溶栓治疗或急诊介入治疗。

(2)密切接触者  患者在两周内与疑似和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特殊时期,为医疗机构和医疗工作人员的安全,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NCP疑似病例[1]  患者要佩戴外科口罩,安排在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实行三级防护。启动MDT会诊,根据胸痛发病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和面积及心肌梗死类型来决定治疗方案:有溶栓指征者应立即进行溶栓,溶栓开通后在隔离病房继续治疗;溶栓失败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患者,综合评估后决定患者就地抢救或进行转运,转运患者应启动NCP专用转运车,送至具有急诊PCI能力和隔离导管室的NCP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

(4)NCP确诊病例[1]  对确诊病例,严格隔离和防护,医护人员实行三级防护。即刻MDT会诊及通知120,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生命体征、肺部感染情况等指标,有溶栓指征者应立即进行溶栓,推荐使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开通后在隔离病房继续治疗;溶栓失败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患者,综合评估后决定患者就地抢救或进行转运,转运患者应启动NCP专用转运车,送至具有急诊PCI能力和隔离导管室的NCP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

(三)具备直接PCI能力的县级以上的医院

1 NCP排除病例  如病情允许,第一时间完成胸部CT或X线胸片和包括血常规在内的生化检查。根据发病时间和病情情况,综合考虑PCI获益与风险比后,作出治疗决策。

2 NCP密切接触和疑似病例  启动MDT及心血管专家会诊,根据发病时间、病情、适应证及风险/获益来决定静脉溶栓、药物治疗还是PCI,决定就地治疗还是转运至指定NCP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待静脉溶栓或PCI后,根据病毒核酸检测以及胸部CT结果,若排除NCP,转入CCU进一步治疗;若不能完全排除NCP,回隔离病房继续治疗;若确诊NCP,转运至NCP定点医院继续治疗。

3 NCP确诊病例  有NCP转运防护条件的,转运至指定NCP定点的医院进行治疗;无转运条件的,启动NCP患者专用的转运途径。

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严格防护下(医护人员三级防护)就地抢救,抢救后再次评估患者生命特征,可否耐受转运时程,决定是否进行转运。

对密切接触其确诊或疑似NCP病例的家属,进行相关检查及医学隔离。

(四)NCP定点的医院AMI的处理策略

1 排除NCP病例  按正常诊断流程,根据发作时间及病情决定立即溶栓治疗、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急诊PCI治疗。可参考上述(二)2(1)和(三)1方案进行。

2 NCP密切接触病例  诊断和治疗流程同排除NCP病例;预防控制方面按疑似病例对待。

3 疑似或确诊NCP病例  除严格隔离和防护外,立即启动MDT和心血管专业专家会诊。评估感染情况及AMI相关状况。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且无溶栓禁忌证者,优先选择溶栓治疗;有溶栓禁忌证的STEMI,评估感染控制风险、心肌梗死的风险及PCI获益者,在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的指定隔离导管室进行PCI术,术后转入隔离病房。导管室人员(护士、技师及医师)实行三级防护。

(1)生命体征稳定的STEMI患者

① 发病小于12 h  处于再灌注时间窗内的患者,若无溶栓禁忌证,首选在隔离病房行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继续在隔离病房治疗,待肺炎痊愈后择期行介入治疗。若有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则需综合评估PCI获益和感染控制风险。若获益大于风险,在指定隔离导管室进行PCI,术后转入隔离病房;反之,则留隔离病房保守治疗。

② 发病时间在12 h以上  综合评估PCI获益和感染控制风险;若获益大于风险,则在指定隔离导管室进行PCI治疗,术后转入隔离病房;反之则直接到隔离病房保守治疗。

(2)生命体征不稳定的STEMI患者

① 以肺炎为主的患者  转入隔离病房保守治疗[5]。

② 以STEMI为主的患者  应在隔离防护下进行就地抢救和血流动力学支持。抢救成功后重新评估。后续步骤同生命体征稳定的STEMI患者的处理流程。

(3)鉴别诊断  新冠病毒同样能侵犯心脏,导致心肌炎症反应,出现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改变,一定要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改变,与AMI鉴别。


二 患者转运和防护

根据患者AMI的类型和病情,以“就近和就急”的原则转运到不同类型的医院。

1 排除NCP病例  应根据能否在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转运PCI的时间(FMC-to-W)制定治疗策略,预计FMC-to-W≤120 min和有溶栓禁忌证者,应将患者送往有PCI能力的医院治疗,预计FMC-to-W>120 min者,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具有溶栓条件的医院进行溶栓治疗。

2 密切接触者  送往医院同上,医护人员应二级以上防护。

3 疑似NCP病例  医护人员应三级防护,符合防护要求的救护车转运。有溶栓指征的,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具有溶栓和防护条件的医院;否则,送往就近的有指定隔离导管室的医院或NCP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和排查。

4 NCP确诊病例  医护人员三级防护,使用具有防护要求的救护车转运患者至就近的NCP定点医院或有指定隔离导管室的NCP定点医院。


三 治  疗

AMI的再灌注时间要求越早越好,在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对甲类传染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遵循“挽救心肌,争分夺秒”的治疗原则,尽量减少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建议针对短时间内无法排除NCP的STEMI患者,优选急诊抢救室的隔离房间就地静脉溶栓治疗,慎重择期介入手术。尤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更倾向于溶栓优先的原则;对溶栓成功患者也不建议24 h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溶栓失败患者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评估急诊PCI获益与感染控制风险,以决定药物保守治疗还是介入治疗。

(一)STEMI患者急诊静脉溶栓  患者入科室后应立即会诊和评估,建议30 min内启动静脉溶栓心肌再灌注治疗,建议使用三代溶栓药物或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6]。

1 NCP排除病例  排除病例STEMI发病时间在12 h内,不能在首次医疗接触120 min内完成直接PCI(primary PCI, PPCI)且无溶栓禁忌证患者可就地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2~24 h早期行介入治疗。

2 NCP疑似病例  可考虑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在急诊隔离病房行溶栓治疗。若有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则需综合评估PCI获益和感染控制风险,若获益大于风险,则在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的急诊导管室或指定隔离导管室进行PCI治疗;反之,则直接到NCP隔离病房进行保守治疗并进一步观察和排查。

3 NCP确诊病例  进行MDT及心血管专业专家会诊,评估感染情况及有无溶栓禁忌证。无溶栓禁忌证者优先选择溶栓治疗。

(1)发病小于12 h,若无溶栓禁忌证,在严格隔离和防护下,首选在隔离病房行溶栓治疗,医护人员三级防护。溶栓成功后继续在隔离病房治疗,溶栓后24 h内不建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待肺炎痊愈后行择期行介入治疗。

(2)发病大于12 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疼痛和至少2个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的患者,选择在隔离病房行溶栓治疗。

(3)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抢救和循环支持后重新评估病情,溶栓获益且无禁忌证者,可选择在隔离病房行溶栓治疗。

(二)STEMI患者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1)发病12 h内,预期FMC至导丝通过梗死相关血管时间>120 min者。

(2)患者就诊早(发病≤3 h)而不能及时进行介入治疗者。

(3)对再发心肌梗死患者,如果不能立即(症状发作后60 min内)进行介入治疗者。

(4)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缺血和出血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治疗者。

(5)对发病12~24 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疼痛和至少2个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的患者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无急诊PCI条件的,可选择溶栓治疗[2,4]。

(6)综合评估PPCI获益和感染控制风险,PPCI获益小于感染控制风险者。

2 禁忌证

(1)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时间>10 min或有创性心肺复苏操作(肋骨骨折、心包积血)。

(2)慢性、严重、未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110 mm Hg],需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收缩压<160 mm Hg)开始溶栓治疗。

(3)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分离者。

(4)近期有活动性出血,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者,尤其是有脑出血史者。

(5)近期有各类手术或外伤者。如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3周内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或4周内发生过内脏出血;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等。

(6)妊娠者或产后1周内。

(7)已知的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或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8)终末期肿瘤或严重肝肾疾病[3-4]。

(9)以肺炎为主的确诊病例。

(三)推荐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1 溶栓药物

(1)第一代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和尿激酶缺乏溶栓特异性,对全身纤溶系统影响很大,出血并发症比率高,再通率低(50%左右)。

(2)第二代溶栓药物rt-PA具有一定溶栓特异性,半衰期短,需要先一次静脉注射,再两次静脉滴注,需要根据体质量调节剂量。

(3)第三代药物瑞替普酶(reteplase, r-PA),如瑞通立作为血栓渗透性更强,溶栓速度更快,半衰期延长至18 min,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临床使用更方便[8]。90 min冠状动脉造影通畅率(85.2%)高于rt-PA(77.2%)。

(4)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人尿激酶(Pro-UK),半衰期为1.9 h。其疗效与瑞替普酶、阿替普酶相当;远高于尿激酶150万u;病死率低,远低于尿激酶;特异性强;血栓部位选择性激活;脑出血低,可明显降低非血栓形成部位出血风险[7-8]。

2 溶栓药物用法

溶栓前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继以75~100 mg/d长期维持。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随后氯吡格雷75 mg/d[3]。

(1)瑞替普酶r-PA 10 mu(18 mg)间隔30 min两次静脉注射给药。溶栓同时要给予肝素制剂,以增强抗栓疗效。普通肝素60 u/kg(最大量4 000 u)溶栓时静脉注射,随后500~1 000 u/h维持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于50~70 s,最多应用48 h;或依诺肝素溶栓时30 mg静脉注射,15 min后1 mg/kg皮下注射,随后1次/12 h,1 mg/kg皮下注射,可用至8 d;或磺达肝癸钠溶栓前2.5 mg静脉注射,随后2.5 mg皮下注射,1次/d,可用至8 d。

(2)普佑克一次用量为50 mg,先将20 mg用生理盐水溶解后3 min内静脉注射,余30 mg溶于9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注射普佑克前,静脉注射肝素60 u/kg,后以12 u/(kg·h)维持,监测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并维持50~70 s;静脉肝素维持时间应至少为48 h。

(四)溶栓疗效评估

1 溶栓后密切观察症状、心电图ST段变化及心律失常表现。

2 临床评估溶栓成功指标

(1)溶栓后60~90 min抬高的ST段回落≥50%。

(2)溶栓后2 h内胸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3)溶栓后2~3 h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

(4)心肌坏死标志物峰值提前,如心肌肌钙蛋白T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2 h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提前至14 h内[2,4]。

3 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标准  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后TIMI血流分级2或3级血流表示血管再通,TIMI 3级为完全性再通,溶栓失败则梗死相关血管持续闭塞(TIMI 0~1级)。

4 若溶栓成功,疑似或不能除外新冠肺炎患者建议继续就地隔离,积极抗栓、抗感染治疗,等待NCP诊断结果;若溶栓失败,NCP仍不能排除,继续药物治疗。溶栓失败,NCP排除,则可行补救性PCI。所有确诊NCP病例转入NCP指定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PCI治疗

1 排除NCP的STEMI病例  发病时间在12 h内,不能在120 min内完成PPCI或无溶栓禁忌证者可就地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2~24 h早期行PCI治疗。对急性非STEMI(non-STEMI, NSTEMI),应依据危险分层决定治疗方案。

2 密切接触和疑似NCP的AMI病例  有PCI指征的患者,在指定隔离导管室行PCI术,术后转入NCP隔离病房,继续治疗和排查NCP。

3 确诊NCP的STEMI患者  发病时间在12 h以上或溶栓失败者,进行急诊PCI获益和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若获益大于风险,在指定的隔离导管室行PCI术。术后转入NCP隔离病房继续治疗。对确诊NCP的NSTEMI患者,应依据危险分层和感染控制风险决定治疗方案,优先选择保守治疗。

对NCP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介入手术前,患者必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做好手消毒。由胸痛中心医师陪同,尽量避开公共区域,经专用通道和专用电梯直达导管室;从患者通道进入指定隔离手术间,并关闭缓冲区;患者术前准备由导管室护士按医嘱完成;尽量减少手术参与人员;术后再由医护人员陪同从专用电梯和专用通道转运至隔离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所有转运人员按三级传染病防护[2,9]。术后导管室按规范做终末消毒,手术人员需隔离医学观察14 d。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一间定点导管室、固定一组手术人员,有助于防止导管室内病毒传播,同时避免每家医院手术人员都被隔离,影响非NCP的AMI患者的救治。

(六)药物治疗

   以NCP为主合并AMI患者住隔离病房,按照指南和建议进行药物治疗[3]。

其余病例根据病情和病变特点,常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沙库巴曲缬沙坦等药物,必要时应用硝酸酯类、曲美他嗪或尼克地尔等药物改善心肌缺血[7]。

(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防控形势下STEMI患者诊治推荐流程图(见图)。


图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防控形势下STEMI患者诊治推荐流程图

(八)NSTEMI  排除NCP的NSTEMI患者,按指南流程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疑似或确诊NCP的NSTEMI患者,优先选择药物治疗,当转变为STEMI后,治疗方案同STEMI(见上图)。其防控也同STEMI。


四 结  语

本版共识建议依据目前全国和河南省NCP疫情而制定,也将会随国内及本省疫情形势的变化及相关新的诊疗方案而及时更新。在AMI的救治过程中,需要把握“就近治疗、安全防护、溶栓优先、定点转运、远程会诊”这五个原则。对STEMI患者,要根据是否存在疑似或确诊的2019-nCoV感染可能性、STEMI发病时间窗、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来选择不同治疗策略;特殊时期,广大心血管医生包括介入医生要重拾溶栓的禁忌证和适应证的相关要点。在AMI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要全程加强防护。在AMI患者的转运过程中,严格掌握转运适应证和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EB/OL].(2020-2-19)[2020-2-27].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7da8aefc2.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EB/OL].(2020-2-19) [2020-2-27]. https://www.sohu.com/a/375135007_738256.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47(10):766-783.

[4] IBANEZ B, JAMES S, AGEWALL S, et al. 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J]. Eur Heart J,2018,39(2):119-177.

[5]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防控形势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流程和路径中国专家建议(第一版)[EB/OL].(2020-02-04)[2020-02-27].http://www.cmda.net/lbt/13471.jhtml.

[6]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1):40-65.

[7] 刘馨允,张优,李牧蔚,等.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中心临床试验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9):766-769.

[8] ZHAO L, ZHAO Z, CHEN X,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ourokinase inj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hase IV clinical trials of the prourokinase phase study[J]. Heart Vessels,2018,33(5):507-512.

[9]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管理专家建议》专家

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管理专家建议(第一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0,28(2):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