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服务精准化
支付方式多样化
门诊取药便捷化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患者
都能在不知不觉中
享受着医疗服务提升
带来的种种便利
“国家级”专家长期坐诊,才是最大的便利
5月15日,带着父亲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黄先生,深切体会到了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便利。
黄先生在北京工作,老家在河南南阳。他父亲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因为冠心病、心衰等问题,多次到北京看病。
尽管黄先生在北京上班,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但每次为家人看病,都深刻体会到了转诊难、挂号难、排队难……
看到朋友转发的微信坐诊信息后,黄先生惊喜地发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爱民教授、黄洁教授贺丽霞教授等专家长期在郑州坐诊。确定消息准确后,他果断从北京赶回,带着父亲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首席顾问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副主任、心力衰竭与心脏移植病区主任黄洁教授的诊室门前,尽管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但在医务人员的周到服务和引导下,就诊秩序井然。
黄先生带着父亲很快就见到了黄洁教授。
经过详细的问诊、听诊,黄洁教授开出了化验单。
2个小时后,化验结果出来后,他再次回到诊室。这次黄洁教授根据化验单上呈现的数据,为患者精准调整了药物,并对生活方式给予了指导。
从来医院到完成所有就诊流程,还不到3个小时。安顿好父亲后,他坐上开往北京的高铁,3个小时之后,他将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顺利看完病后,到药房取药时,他发现提供拿药服务的竟然是机器人。
刷卡后,发药机器人就会获得相应的药品处方信息,通过机械臂将所需药品准确夹出,通过输送带和螺旋滑梯传送至取药窗口。
药师根据处方再次核对药品,之后再交到患者手中。
有了发药机器人,整个取药、发药过程仅需8秒~12秒,患者随到随取,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可以说整个就诊体验和效果远远超过预期。国家级专家在家门口长期坐诊,这对老百姓来说,才是最大的便利。”就诊结束后,黄先生满意地说道。
优质医疗服务,从院前都已经开始了
找知名专家看病难,排队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连号都挂不上。
58岁的赵先生放完支架三个月,打算找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专家高传玉教授复诊。
尽管找的是知名专家,但他却胸有成竹,走进高挑开阔的门诊的大厅胜似闲庭信步。
5月11日上午10:20,赵先生不慌不忙来到诊区,仅等了十几分钟之后,他就排上了号,见到高传玉教授,很快就完成了就诊的所有流程。
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赵先生采取的是网上预约方式看病。
他约的时段是上午10:30-11:00,所以他就可以根据预约情况,从容不迫安排自己的时间。
“我经常关注医院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知道可以采取电话、网站、微信等预约方式。
就算是这些预约都没约上,我还可以早点来,到现场挂号。”赵先生通过这些“秘诀”,每次都能轻松搞定。
赵先生可谓行家,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为方便患者,开通了14种预约方式(点击查看),设置在线查询、挂号、缴费等功能,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
对出院患者,坚持进行追踪服务
“您好!我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一病区的护士……请问您最近的血压是多少,是否按时服用降压降脂药物?”
5月11日,正准备去参加中午聚会的王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
接完电话后,他陷入了沉思,最后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胡吃海喝的酒局,重视身体健康。
王先生打电话,向朋友婉拒了邀约,然后回到家里,遵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然后再到社区医院测量了血压,如实向医院的护士进行了反馈。
王先生59岁,8个月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专家程兆云教授为他做了搭桥手术。
出院时,程兆云教授再三叮嘱,一定要监测好血压,控制好血糖,把这些指标都控制在合理范围。
但是,因为手术效果比较显著,王先生早已好了伤疤忘了疼。在朋友的盛情邀请下,他不断出席各种活动,疏于对健康的管理。
出院1个月时,他就接到了医院的随访电话,没想到现在又接到了同样的电话。
连续两次接到医院的电话,让王先生在感动之余,更加增强了他的健康管理意识。
程兆云教授经常讲,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
手术成功完成后,大家还必须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尽可能多地关心患者,监测他们的健康指标,督促他们养成健康管理的好习惯。
对不方便来院患者,提供远程指导服务
骨科病区主任刘继军教授要求,病区不仅要做好院内的医疗服务,更要关注到骨肿瘤患者的特殊医疗需求,采用“互联网+医疗”、电话随访等各种形式,做好出院患者的延续性医护服务。
近日,平顶山叶县农村的骨肿瘤患者小丽,面临着输液港无法维护的难题。输液港是患者输入化疗药物的生命通道,如不能按时维护,极易引起导管堵塞而造成输液港报废。
小丽去了村里的卫生所,但答复没有维护条件。小丽心急如焚,恰在这时,她接到了骨科病区打来的随访电话。
责任护士吕双双了解到小丽的情况,主动为她开展微信视频指导。
小丽先到当地村卫生所,吕双双在线对卫生所护士进行维护指导。从消毒到冲封管、敷贴固定,在吕双双的一步步指导下,卫生所的护士顺利对小丽的输液港进行了维护。
在骨科病区,遇到类似情况的患者不在少数。只要患者有需求,医护人员就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主管医生亲自电话联系骨肿瘤患者,指导患者就近就地化疗,并给予当地医院个性化的化疗指导;另一方面,王蕾护士长安排专门护士做好随访,对植入PICC和输液港患者开展维护指导,对于当地维护技术欠缺的医院,要与当地护士开展面对面视频指导,保证患者“生命通道”安全。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看见和看不见的地方,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在默默地关心着他的患者。
近日,河南省推出提升医疗服务将实行十大举措,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推动各项便民惠民措施落地见效,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畅通、体验更加舒适,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自然是不折不扣地落实“河南省提升医疗服务将实行十大举措”,在预约服务精准化、支付方式多样化、门诊取药便捷化等十个方面下大功夫,把提升医疗服务十大举措落实到百姓的心坎上,为中原更加出彩筑牢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