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第21届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在北京召开。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派出高传玉教授团队参加大会中特别的环节——辩论大赛。
这支团队由副院长、全国知名专家高传玉教授和CCU主任张静教授带队,由三位青年医师组成,分别是冠心病一病区主任医师王宪沛、体外循环科副主任李建朝、CCU主治医师张晶晶。
决赛以“心源性休克患者,启动辅助治疗(IABP/ECMO/Impella /LVAD)是否越早越好?”为辩题,高传玉教授团队的三位青年医师沉着冷静,精彩发挥,最终:
高传玉教授团队荣获“先锋团队”称号
张晶晶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重症心脏病在我国也是重灾区。由重症心脏病引起的各种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病因治疗和治疗时机的把握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使用,为治疗心源性休克争取了时间,增加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包括IABP、ECMO、IMPELLA、LVAD等支持手段。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机械辅助设备越来越多的在国内被使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全国遍地开花。但是心源性休克机械辅助患者的评估和时机,一直是业内同行关注的焦点。
在此次辩论赛中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代表队持反方立场,认为针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启动辅助治疗并不是越早越好,而要在最恰当的时机,用在最合适的病人身上,才是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高传玉教授、张静教授的指导下,我方选手赛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比赛中,一辩张晶晶主治医师流畅的叙述了立论依据。二辩选手李建朝副主任作为冲锋手与对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接下来的自由辩论环节更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最后由王宪沛主任医师作为三辩做总结陈词,沉着冷静的针对对方的漏洞展开攻击,旁征博引,利用大量文献和国内外专家共识,同时分析总结我方立论。“机械辅助是把双刃剑,可以是救命的手段,也可能是要命的手段。要选择合适时机,扬长避短,才能发挥最优效果。”
通过本场辩论,现场评委专家和参会人员一致认为:机械辅助这项技术,在治疗重症心脏病患者时,应该选择合适的病人,选择最佳的时机。根据病人个体化差异制定体外生命支持计划,才能使这项技术在规范中健康有序的发展。
据悉,2021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2021亚太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于2021年7月9-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联合欧美心力衰竭协会,共同交流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领域最前沿学术进展,分享热点学术成果,中外专家汇聚一堂,共同促进我国心力衰竭防治事业的发展。
本届大会高传玉教授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张静教授为大会主席团主要成员。
对于青年医生骨干们的精彩表现,高传玉教授表示热烈祝贺,说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在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是心脏重症领域中热议的话题,本次大赛用辩论的形式探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最佳使用时机,引发了更多人的思考,在日后的使用中能够更加准确有效。我院选手的出色表现,也彰显了日常诊疗过程中,医院心脏重症军团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救治心脏急危重症的强大能力。
张静教授也在此次辩论赛中寄语:聚焦心源性休克治疗前沿,关注机械循环;看淡是非成败,但求共同发展;辩论恒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