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不开胸、不使用X射线的情况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助理潘湘斌教授等专家,成功实施华中地区首例、第二例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钳夹术,为两位患者解决了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难题。
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经皮二尖瓣钳夹术系潘湘斌教授世界首创。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为华中地区唯一掌握该技术的医疗机构。
接受这项先进技术治疗的女性患者姓罗,来自洛阳市,已经有78岁高龄。10年前,罗女士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休息后症状减轻。
在当地医院就诊后,专家按冠心病治疗一段时间,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出院后,罗女士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白天气喘乏力,晚上经常在睡梦中憋醒。
几个月前,患者胸闷症状加重,在当地市级医院住院,被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 房颤 心力衰竭”,给予利尿强心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在家人的陪护下,罗女士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一步检查后,专家们明确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就是患者病痛的罪魁祸首。
目前,对于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疾病,开胸和体外循环辅助下的外科手术仍是主流治疗方式,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因高龄、体弱、心功能低下,合并高血压及慢性肺部疾病等高危因素,不适合外科手术而得不到有效治疗。
罗女士身体条件较差、年龄偏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问题相当严重,已经导致心衰和房颤,迫切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按既往经典治疗方式,需要开胸、体外循环,对机体器官组织功能影响较大,手术风险高。
为更好解决问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教授、程兆云教授,结构性心脏病病区主任刘煜昊教授等专家,与潘湘斌教授进行远程会诊,决定采用一种先进的微创术式——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钳夹术。
3月1日上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助理潘湘斌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结构性心脏病病区主任刘煜昊、副主任韩宇,主治医师孙子瑞、陈同峰等专家上台手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王建德进行引导。
经股静脉入路,专家们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将一个特制的夹子准确定位、夹合,成功修复了患者病变的心脏二尖瓣。
随后,潘湘斌教授等专家为69岁的崔先生,成功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钳夹术。
崔先生来自焦作市,患有二尖瓣关闭不全,长期被胸闷、气喘折磨,夜间不能平卧睡觉。
潘湘斌教授、刘煜昊教授等专家精准操作输送系统,顺利把特制的夹子释放到预定位置。食道超声影像显示,夹子夹合良好,二尖瓣无返流,手术获得成功。
潘湘斌教授介绍,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钳夹术,也叫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该术式通过超声引导,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医源性创伤,而且全程不使用X射线,在世界上开创了先河。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着特殊的责任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第一时间把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带到河南,使华中地区亿万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