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肺动脉高压日 | 早诊早治,用心关爱“蓝嘴唇”
2023-05-04
浏览次数(1593)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肺动脉高压

又被称之为“心血管疾病的癌症”

由于对该疾病的知晓率低

且临床诊断能力不足

导致目前肺动脉高压患者

确诊延迟或漏诊、误诊

不在少数



5月5日

是一年一度

“世界肺动脉高压日”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肺血管病科

举办医患交流会

提高大众对肺动脉高压的重视

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5月5日一大早,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世界肺动脉高压日·2023患者关爱活动”现场十分热闹,医患交流会上坐满了四面八方赶来的患者和家属。肺血管病科主任程江涛、副主任医师郭晓艳被大家团团围住,咨询自己的治疗方案。



16岁的小丁是一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年轻患者。

一个月前,初见她时的样子,程江涛主任还历历在目,那时候的她,不能平卧,走不了几步路就喘,嘴唇也紫得厉害。小姑娘的妈妈天天以泪洗面。

入院后,程江涛主任、郭晓艳副主任医师对她的情况全面分析,精准把控,经过一个月的三联靶向药物治疗辅助一些其他口服药,小丁这次的复查结果从重度肺动脉高压转为中度,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小丁和妈妈的脸上从痛苦的泪水变成了希望的笑脸,他们说:“信任专家,配合治疗,我们相信自己能一天天地变好。”

程江涛主任在患者交流会上也一再强调早诊早治的重要性。

程江涛主任从及早发现和及时就诊、规范使用靶向药、定期复诊和评估三个方面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科普宣教。介绍了肺动脉高压患者如何进行日常管理,强调肺动脉高压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参与,临床治疗与日常生活管理同等重要。目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更新换代,价格已不断下降,部分药物已进入医保报销。所以肺动脉高压病友要坚定信心,正确服用药物,定期随访。



郭晓艳副主任医师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肺动脉高压的这十个疑问,你也有吗?”从肺动脉高压是“绝症”吗?感觉症状不严重,还需要治疗吗?肺动脉压力不高,说明病情不严重?能不能先单药治疗,晚期再联合治疗?等10个患者最关注的问题讲起,用通俗的语言,解答患者的常见疑惑,帮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友们全程认真听讲,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两位专家一一进行详细解答,开展了高质、高效的“医患交流会”。



随后的义诊环节,病友们有序进行了免费心脏彩超、心电图、NT-proBNP、6分钟步行实验等一系列检查,并进行危险分层评估,进一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程江涛主任介绍,人体内除了体循环之外,还有另外一套重要的循环系统——肺循环。人体通过肺循环,可以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从心脏流经血管到达全身各处时对动脉管壁产生的压力,叫做动脉血压。

大家熟悉的高血压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压力增高。由于肺动脉位于胸腔内,我们无法通过像测量血压这样的简易方法测得肺动脉压力,而需要通过从外周静脉插入导管,经右侧心腔到肺动脉测得(右心导管)。那么当各种原因引起肺动脉平均压力高于20mmHg时,则称为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广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发病隐匿,很容易漏诊、误诊,其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致残率高。

一般来说,有心、肺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是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金标准,对于肺动脉高压的确诊、定性、严重程度评估、指导治疗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治疗基础性疾病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能用基础病解释的疲劳、活动性气短等症状,要警觉且必要时进行肺动脉高压筛查,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