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现代化手术室里,副院长程兆云教授带领心脏移植团队,聚集在无影灯下,为一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两个小时后,“新心脏”开始有力跳动,58岁的患者重获“心”生。
除本次接受手术的解先生外,39岁的吴先生、43岁的杨先生、32岁的肖先生等患者也先后由心脏移植手术而重获“心”生。6月4日-21日,在短短18天内,该团队连续成功实施5例心脏移植手术。
截至目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已经成功实施17例心脏移植、18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吴先生来自焦作沁阳市,虽然他年龄只有39岁,但却是名副其实的“老病号”。
2年前,吴先生活动后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30多分钟后才清醒。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家人紧急把他送到当地医院,做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后,被诊断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
仅仅频发室早、短阵室速,还不足以导致严重症状。医生们不放心,又给吴先生做了冠脉造影,结果并未发现异常,症状减轻后出院回家。
没过多久,吴先生再次出现大便失禁、全身冷汗、心前区疼痛、意识丧失,家人赶紧拨打120,送到当地医院抢救。因患者病情较重,吴先生很快被转到郑州某三甲医院。
经检查,医生发现吴先生心律失常加重,实施除颤器植入术。术后,吴先生心律失常频发发作,多次触发除颤器放电,这让他痛苦不堪。
数天前,吴先生心慌、胸闷症状再次加重,紧急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副院长程兆云教授。
进一步完善检查后,程兆云教授发现患者心功能非常差,已经出现右心变大、合并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等,需要尽快进行心脏移植。
幸运的吴先生等来了供体心脏,程兆云教授带领孙俊杰副主任医师,胡俊龙、轩继中、朱喜亮主治医师等专家开始实施手术。专家们精准操作,首先对供体心脏进行修整,接下来将供体心脏小心移入吴先生的心包腔内,精确对位后,迅速开始血管吻合等工作。
时间滴滴答答过去,手术各个环节都做完后,这颗“新心脏”成功开始跳动,吴先生重获“心”生。
接下来的几天里,程兆云教授又带领团队,为43岁的杨先生、32岁的肖先生等患者先后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
程兆云教授介绍,“心脏移植”主要是针对晚期心力衰竭进行的器官移植外科手术。近年来,我国每年完成心脏移植手术600例左右,术后三年生存率超过90%,五年生存率85%左右。心脏移植虽不是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但确实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实现了国家级医疗资源、研究平台在我省的实质性落地,成功开展心脏移植、人工心脏植入等60余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技术,使河南心血管诊疗技术水平迈上了历史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