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经肾动脉射频消融医工结合签约仪式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举行。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红乐,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正辉等参加签约仪式。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郭智萍院长和成正辉董事长签订《经肾动脉外膜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技术的合作协议和技术转让协议》。
数年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教授团队,致力于研究通过腹腔镜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高血压,并且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该技术为顽固性高血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红乐指出,河南省委、省政府系统谋划、高位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十大战略”之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是部省共建项目、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是全国唯一以大区命名,医院与研究中心一体规划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务工作者从临床出发,提出科学问题,通过技术攻关,把科技创新工作写在临床第一线,非常有意义。此次双方签订《经肾动脉外膜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技术的合作协议和技术转让协议》,必将推动河南省以及全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李红乐副主任真诚希望,惠泰医疗能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医疗科研团队能够通力协作,搭建起一个高效务实的科研转化平台,进一步开拓医院发展的广度和高度,不断创造佳绩。
郭智萍院长表示,高传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签订合作协议和技术转让协议,是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的一件喜事,也是医院发展和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该研究的成功转化,为医院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专属阵地和展示平台,为医工合作树立了榜样。通过这个平台,有利于加强医工合作和交流,把医护人员的创新思维、创新产品、创新成果,及时得以转化,快速用于临床,既能造福于人民,也必将提高我院、我省、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地位,同时会对青年医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合作中,她希望惠泰医疗加强与医院的合作和联系,做好桥梁和纽带,推动科研创新和转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增速,为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正辉表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是推动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提质提速健康中原建设的具体行动,更是河南成功引入国家级医疗资源、研究平台的标杆典范。高传玉教授团队研发的经肾动脉外膜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希望双方能够以本次签约为契机,在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为广大患者造福,为健康中国助力。
高传玉教授用大量翔实的数据,系统介绍了高血压现状及RDN技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计划。
高血压现状与背景
高血压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意外、慢性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据估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病,我国高血压患者至少有2.45亿,每年约有900万人死于高血压的相关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等。
流行病学研究指出: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10% (约1000-2000万),有更高心血管事件风险。因此,寻找有效安全的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方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技术创新
为此,高传玉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单中心、以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进行初步探索。
经过长期的研究,高传玉教授团队开创性地肾动脉外膜剥脱术和肾动脉外膜射频消融术结合起来,探索出“腹腔镜技术的肾动脉外膜剥脱术+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
结果表明,腹腔镜下经皮肾动脉外膜RDN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式。
高传玉教授团队研究历程
2012年7月,首次将腹腔镜下经皮肾动脉外膜RDN技术应用于临床,这是国际上第一例应用该技术的案例;术后随访至6年,患者血压较术前显著下降,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显著降低。
2012年7月-2017年12月,采用比格犬、巴马小型猪,进行经皮肾动脉外膜RDN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验证。
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完成了30对腹腔镜下经皮肾动脉外膜RDN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注册、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2018年5月4日,采用射频消融钳对小型猪肾动脉进行了消融实验。
此后,高传玉教授团队进一步探索RDN降压的同时,积极参与医工结合设计专用系统,尝试推向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