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专家杨跃进教授为ECMO支持下的高危患者成功实施介入手术
2023-07-31
浏览次数(2096)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在郑州享受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感谢救命之恩!当时的情况真是太凶险了,真没想到能够活过来!”


7月31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门口,办理好出院手续的75岁王女士,把两面承载着感激之情的锦旗,送给医护人员。



数天前,来自河北衡水的王女士突然昏迷,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在ECMO支持的情况下,全国知名心内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杨跃进教授等专家,为王女士成功实施心脏介入手术,及时打通了生命通道。


往返900公里,跨省ECMO转运


来自河北衡水的75岁王女士,数天前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全身大汗,紧急送到当地医院。尽管救治及时,但王女士仍然很快陷入昏迷,血氧饱和度降至60%,心率降至30次/分,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6月28日,王女士病情再次加重。接到当地医院求助电话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专家,往返900公里,在ECMO支持下,连夜把她转运到郑州。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教授,CCU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委张静带领团队全力以赴进行救治。


IABP支持、强心利尿、抗感染、气管镜灌洗、营养支持……经过一周的全力救治,生命支持系统支持下的王女士,各项生命体征渐趋平稳,做心脏造影的窗口时机来临。


为ECMO支持患者,实施介入手术


患者病情仍极其危重,况且在呼吸机、IABP、ECMO等多种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持下,为患者进行造影和介入手术,难度系数呈几何倍增长。


7月1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杨跃进教授赶到郑州,会同急诊科主任郑晓晖,为患者实施这台难度极高的手术。



经过造影,专家们发现心脏左主干和前降支开口严重狭窄,这就是导致患者闷气、心功能差的“元凶”。


患者血管极度迂曲、严重钙化,这都给导丝的通过带来极大阻碍。尽管困难重重,杨跃进教授、郑晓晖主任凭借精湛的技术,缓缓把柔长的导丝送达预定位置,在患者前降支植入一枚药物支架,解决了前降支存在的问题。


但此时,手术还没有结束,因为回旋支仍旧处于闭塞状态。杨跃进教授、郑晓晖主任一鼓作气,又在回旋支植入一枚支架,彻底解决了患者的冠脉狭窄问题。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教授,CCU主任张静、主任医师叶发民,急诊科主任郑晓晖,体外循环科副主任李建朝,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任刘煜昊等专家的精心救治下,王女士于7月31日康复出院。


医教研防管 全方位提升


杨跃进教授不仅为患者实施手术,而且还进行查房、会诊、教学和科研指导。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医生办公室,杨跃进教授现场教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功能不全患者“出入量”管理的重要性。


杨跃进教授拿出计算器,精确计算患者的入水量。患者每天喝了多少水、输了多少液体,然后又排了多少尿液,甚至要把皮肤蒸发和呼出的水分都要计算在内。


“液体出入量是心衰患者病情变化的晴雨表,所以一定要严格监测液体的出入量,尽可能让患者多排尿!”杨跃进教授的讲解一针见血,使聆听者获益匪浅。



杨跃进教授对疑难病例进行了会诊查房、科研交流,潜移默化中,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根植到河南。



杨跃进教授介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很多学科,已经展现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的优势。就拿心脏重症学科来说,CCU和体外循环科在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ECMO转运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并且成功挽救了很多山西、山东、湖北、河北、安徽、湖南等周边省份的危重患者。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支持指导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全面引入“阜外”品牌、技术与管理,在医疗技术水平与防治能力、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保持“三个一致”,积极探索建立医院与分中心防治结合、协同融合、一体发展的运行模式,着力建设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华中、全国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