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被“限流”后,医学专家两小时打通生命通道
2024-10-31
浏览次数(1564)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胸闷气喘消失,身上也有力气,食欲也明显增加了,就跟换了个人一样。”10月30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即将康复出院的杨先生高兴地说。


杨先生虽然已经是中年人,但患的却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主动脉这条生命最为重要的通道被“限流”,因此并发心力衰竭。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王国权博士带领团队耗时两个小时,顺利实施“人工血管转流+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瘤血管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成功打通患者的生命通道。


42岁的杨先生来自汝阳县,3年前毫无征兆地出现胸闷气喘、全身乏力等症状,此后多次住院治疗,却始终未见明显成效。


数日前,杨先生胸闷气喘、全身乏力的症状急剧加重,家人赶忙带他前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了血管外科副主任王国权博士。


经过进一步完善检查,血管外科副主任王国权博士惊讶地发现,杨先生的主动脉弓严重狭窄,仅残留直径约两毫米的通道,而正常情况下直径至少应为两厘米以上。


主动脉作为人体的生命通道,一旦被“限流”,将对生命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杨先生的主动脉缩窄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已然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手术刻不容缓。


制定好详尽的手术方案后,血管外科副主任王国权博士带领团队毅然踏上手术台。然而,由于患者主动脉缩窄时间过长,局部高速的血流长期冲击血管壁形成涡流,致使缩窄远端血管扩张,形成了“动脉瘤”。并且,病变累及到左上肢和脑部供血血管,这给手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如此棘手的难题,血管外科副主任王国权博士采取“杂交手术”方式,先以“人工血管转流”重建左上肢和头部供血血管,随后再用覆膜支架同时解决“缩窄”和“动脉瘤”。


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人工血管转流+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瘤血管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成功完成,一次性解决了患者主动脉“缩窄”和远端“动脉瘤”两个问题。


手术结束后,患者原来缩窄位置近心端和远心端的压力差从70mmHg锐减为0,心脏阻力显著下降,胸闷气喘症状很快消失,如今即将康复出院。


血管外科副主任王国权博士介绍,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心衰、脑出血、动脉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后果。


主动脉缩窄一旦发现需要尽快手术治疗。未经手术治疗者自然预后极差,约50%于10岁之前死亡,90%于50岁前死亡,因此早发现、早手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