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 | 管理健康体重,达到理想血压,享受快乐人生
2024-10-08
浏览次数(150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高血压是现代人的常见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

目前

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5%

不仅是老年人多见

高血压也越来越年轻化

“高血压”的危害毋庸置疑

必须重视!重视!再重视!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

今年的主题是

“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科

举办大型义诊活动

提醒大家重视这个“沉默杀手”


10月8日上午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门诊大厅


来来往往的人流


被“全国高血压日”义诊展台吸引


高血压科主任赵秋平


副主任医师王晓辉


主治医师白民富


主治医师郭利可


主治医师杨肖沫


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师赵冬瑶


和护理人员一起


为大家提供诊疗服务


61岁的张先生


有高血压的问题


一直药物控制的不错


最近有的时候会头晕


今天看到“全国高血压日”的义诊活动


就想着让医生看看


帮自己调调药


赵秋平主任仔细阅读


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情况


为患者调整了用药方案


并嘱咐患者一定要注意


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


保护好自己的血管


活动现场


还摆放了很多科普书籍


《高血压防治必备知识》


《高血压诊后-患者健康教育手册》


鼓励大家按需自取


多学科学的健康知识


把健康理念带回家


为更好向大众普及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10月8日,赵秋平主任受河南广播电视台邀请,参加《名医在线》《健康河南》两档栏目,利用大众媒体平台,向老百姓进行科学的健康宣教。


赵秋平主任表示,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持续的血压升高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都会造成损伤,如不及时加以治疗,可能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超重、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近五分之四的肥胖人群同时患有高血压。合理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一、预防高血压,从健康生活做起

1.减盐: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应长期坚持控制盐的摄入。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部分普通食盐。


2.减油:摄入过多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会增加血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硬化并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日常饮食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全谷物和粗杂粮及膳食纤维摄入等。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中心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体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体重指数应为18.5-23.9kg/m2(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并应合理控制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二、管理高血压,从行为改变做起

1.合理膳食:坚持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盐不超量。


2.适量运动: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建议以户外及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力量)训练并辅以柔韧性训练。


3.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建议吸烟者及早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饮酒。


4.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等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必要时积极寻求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预。


三、科学监测,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血压达标标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科学监测血压:鼓励居家进行血压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每次应按规范测量2-3次。


3.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就应密切关注。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至标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