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罕见!50天IABP支持后,他迎来“重获心生”的机会
2024-07-23
浏览次数(281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没想到家门口还有国家级医疗平台,心脏换了还能活着,感觉像神话一样!”7月22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脏外科一病区),“重获心生”的64岁沙先生激动地说。

近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CCU主任张静教授等多学科专家,经过50多天的“极限”救治,把沙先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50天IABP支持,不发生感染和任何并发症,使患者有机会进行心脏移植,这在全国医学界都十分罕见。

来自郑州市中牟县的64岁沙先生,8年前出现胸闷、心慌、气喘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心力衰竭 心脏扩大”,经过利尿、补钾等治疗后症状减轻。

此后,沙先生又多次发病,反复住院治疗,病情却越来越严重,甚至夜间无法平躺睡觉。数天前,沙先生突然出现昏迷,被紧急送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心源性休克!”CCU主任张静教授接诊后,立即给出了明确判断。呼吸机改善供氧、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减轻心脏后负荷……张静教授带领叶发民主任医师、肖文涛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展开紧急抢救。

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通过进一步检查,张静教授等专家发现沙先生病情危重,长期心律失常和扩心病,已经导致严重心力衰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长期得不到纠正,才导致患者心功能严重受损。心外科、CCU、心内科等专家会诊后,确诊患者已经是终末期心衰,并且心房功能太差,离不开IABP辅助,只能进行心脏移植。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深入研究了病情,发现患者心功能太差,导致多脏器功能濒临衰竭,还不能满足心脏移植手术的要求。

为挽救患者生命,多学科专家使出“洪荒之力”。CCU医护人员日夜守护,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标,严格控制出入水量,改善周围脏器功能,从各个环节入手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随着IABP的持续工作,患者的生命体征慢慢好转,并且没有发生血管损伤、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在漫长等待50余天后,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传来好消息,患者匹配到了合适的心脏供体。程兆云教授带领王保才副主任等专家,及时为患者安排移植手术。

麻醉科赵亮副主任,体外循环科李建朝副主任、钱晓亮手术室孙静护士长、林鹏辉护士长等专家团队配合流畅,娴熟默契。手术过程稳步、有序推进,心脏移植顺利完成,“新心脏”开始跳动,沙先生重获“心”生。

重症监护室孟树萍主任、吴娜护士长等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沙先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已独立正常行走,即将康复出院。

程兆云教授提醒,终末期心力衰竭被称为“心脏病里的癌症”,最有效的救治方法是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植入。严重冠心病、瓣膜病、心律失常等都可导致心力衰竭,因此有这些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早干预、早治疗。

张静教授介绍,患者在IABP支持50天后,改善了心脏及周围脏器组织灌注且没有出现并发症,这在医学界非常罕见,充分展现了CCU心脏重症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随着IABP和ECMO等生命支持系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得到成功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