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万里载誉凯旋,援非医师深情讲述援埃塞俄比亚工作
2024-06-18
浏览次数(3233)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郑州与埃塞俄比亚,虽相隔万里之遥,自然环境、社会风情天差地别,但却因为援非医疗队,结下了命运与共的深厚情缘。

从2023年4月17日到2024年5月17日,395个日夜,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外监护室主治医师曹烨、放射科主治医师马伦,带着祖国的重托,作为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4批医疗队队员,远赴埃塞俄比亚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为中国驻埃塞俄比亚机构、中资企业人员、华侨华人等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发给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表扬信中,对援非医疗队队员曹烨、马伦进行了表彰。

表扬信中对曹烨同志多次完成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心包穿刺、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操作,并培训当地医生掌握;马伦同志积极参加受援医院学术活动,多次深入当地社区进行义诊并捐赠物资,同时协助队长做好队内安全工作等工作进行表扬。同时向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表示诚挚谢意。

在埃塞俄比亚卫生部举行的欢送会上,埃塞俄比亚卫生部长为曹烨、马伦颁发了嘉奖状。

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4批医疗队由河南省人民医院担任队长单位。16名队员中,9名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2名来自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在平均海拔近3000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原,队员们必须克服时差和高原反应的严重不适。曹烨和马伦所在的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4批医疗队,刚到进驻当地医院的第二天深夜,就打响了一场生命保卫战。

在受援医院——提露内丝-北京医院,正在调整时差的医疗队突然接到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求助电话:一名10月龄女婴,高热7天,感染性休克,当地医院PICU医生多次尝试建立外周循环通道——包括外周静脉和股静脉——均未能成功,情况十分危急,紧急时刻求助中国医生。

作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外监护室主治医师,曹烨与其他队员临危受命,立即展开抢救。

由于受援医院没有小儿中心静脉穿刺包,患儿年龄小,穿刺难度大。经过病情评估、床旁研讨后,曹烨和同事们决定使用一次性成人静脉套管针。在多名队员密切配合下,用手电筒增加照明,他们精心为患儿实施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当地时间23:36分(北京时间次日凌晨4:36),穿刺置管成功!生的希望开启!顿时,病房内紧张的氛围一下子轻松起来,当地医护人员钦佩地纷纷竖起大拇指。

生命通道建立后,随着药物的缓缓灌注,孩子的病情好转了,最后康复出院。顺利康复患儿的家长,向医疗队员反复鞠躬致谢。

首战告捷。第24批医疗队时刻秉承“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为埃塞人民提供医疗救助,为中非友谊增砖添瓦。

曹烨回忆:“有次抢救一个心脏疾病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包穿刺。手术就要开始了,但光线条件比较差,达不到有创操作的要求。当地医院的医生就举着手电筒,尽管光线不稳定,但我还是顺利穿刺成功,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

由于业务能力过硬,曹烨还肩负着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相关内科的医疗工作,在当地提供优质的病情咨询和诊疗工作。在援外工作的13个月里,曹烨共诊治危重症患者267人次,急会诊113次,抢救危重症患者98人次,参与义诊活动21场次。

对于放射科来说,经常停电会对医疗设备产生了很大的损害,当地医院仅有的一台X光机常常需要检修维护。马伦要负责整个科室X线报告的书写,经常性的停电断网严重影响了报告的书写,加班成了马伦的家常便饭。

埃塞俄比亚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肺结核病人比较多。马伦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免不了跟这些患者近距离接触。

像这种情况,在国内会采取措施,把操作间和机房进行有效隔离。但当地医院没有这种条件,报告的书写、机器的操作、病人的进出等,都是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难免会造成一些职业暴露。尽管如此,马伦等人也没有退缩,精心为每位患者进行检查。队员们高超的医疗水平、尽职尽责的服务,在当地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日常诊疗工作受到了病人的交头称赞。

为了使影像报告更加精准,马伦经常与病人进行直接交流沟通。当一位老人拿到检查报告后,又专程回到诊断室,当面向马伦鞠躬表示感谢。他说:“我就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一位影像诊断大夫询问过他的病情,感谢有这么尽职尽责的中国医生!”

2023年10月10日,中国驻埃塞大使赵志远在《埃塞先驱报》发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迎美好世界新未来》署名文章,评价中国援埃塞医疗队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金色名片”!这样的嘉奖,属于每一位在援外医疗工作中挥洒热情与汗水的白衣使者。

一年援非路,万水千山情。曹烨和马伦总结援非的日子,动情的说:“有高反之艰、条件之苦、奋进之难,但我们毫不犹豫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从救死扶伤的小事入手,以点带面,将中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撒播埃塞俄比亚大地,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造福非洲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