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危重难题同时压身,“国家队”专家展示先进技术一站式解决
2024-06-11
浏览次数(3202)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51岁男子患有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心率过缓,随时都有猝死风险。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学部执行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功能检测中心主任樊晓寒教授,会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一病区副主任杨海涛等专家,成功实施CRTD植入术,一站式为危重患者解决了“心衰、心律失常、猝死”三大难题。

这名周姓先生来自商丘夏邑县,多年前因为心律失常,植入心脏起搏器。

几周前,周先生再次出现严重心慌、胸闷、头晕症状,紧接着出现大汗,双下肢水肿,病情十分危急。

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当地医院抢救,做冠脉造影检查,未发现冠脉有明显狭窄,经治疗症状略有好转出院。

数天前,周先生再发上述严重症状,遂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心律失常一病区副主任杨海涛。

进一步完善检查后,专家们发现,周先生心率非常慢,属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已经出现心力衰竭,随时都可能心脏骤停。

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周先生病情危重,原来的单腔心脏起搏器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是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国家队”。樊晓寒教授长期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开展坐诊、查房、手术等工作,会同杨海涛副主任等专家,围绕如何同时解决心衰、心律失常和猝死三大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经过反复论证,专家们决定为患者实施CRTD植入术。CRTD植入技术是集起搏技术、电生理检查时标测电极操作及冠脉介入技术的复杂操作过程,手术难度非常大。

在樊晓寒教授、杨海涛副主任等专家的精准操作下,手术顺利完成,历时2小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恢复情况良好,已经康复出院。

樊晓寒教授指出,心力衰竭被心血管专家称为“心脏的癌症”,它是所有器质性心脏病最终的归宿,发病率逐年递增,且五年生存率仅为50%。心衰治疗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CRTD植入技术的出现,可以为很多此类患者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

杨海涛副主任介绍,CRTD植入技术有三大重要功能:一是让心力衰竭的病人心脏收缩更加协调有效,改善心功能;二是当病人心跳很慢时帮助心脏起搏跳动;三是当病人出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危急生命时,该装置能第一时间自动识别并进行电除颤治疗,及时挽救病人生命,防止病人发生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