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支架 vs 药物球囊: 心血管治疗的“两员大将”有何不同?
2025-03-18
浏览次数(60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球囊是当今冠脉介入治疗中最常用的两种器材,并且贯穿着冠心病治疗的始终。经常会有患者提出疑问:什么是药物支架和药物球囊?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使用哪种治疗方案更加理想?植入之后病变的血管还会再次出现狭窄吗?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一、结构组成:金属骨架 vs 药物涂层气球

药物架是“三明治”结构,包含三部分:

图片 1.png

1. 金属骨架(钴铬合金/不锈钢)

2. 生物涂层(可降解聚合物)

3. 抗增生药物(如雷帕霉素或紫杉醇等)

药物球囊可以看作是一个“涂层气球”,也包含三部分:

  图片 2.png


1. 柔性球囊导管

2. 表面紫杉醇药物涂层

3. 保护性基质(防止药物提前脱落)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支架是永久性金属植入物,球囊是临时扩张工具,治疗后完全取出。

二、作用原理:长期守护 vs 瞬时治疗

药物支架:(支架撑开血管→药物缓慢释放)

1.通过金属支架撑开狭窄血管

2.涂层药物持续释放3-6个月,抑制血管内皮过度增生

3.永久留存体内,维持血管通畅

图片 5.png


药物球囊(球囊扩张→药物渗透→球囊撤出)

1.球囊扩张时挤压斑块,恢复血流

2.表面药物在30-60秒内渗透血管壁

3.撤出球囊后,药物持续作用2-4周

4.血管内不留任何异物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支架靠物理支撑+长期药物保护,球囊靠瞬时药物渗透。

三、技术操作:精准定位 vs 快速释放

操作步骤

药物支架

药物球囊

术前准备

需精确测量血管直径

需预扩血管至目标尺寸

关键动作

支架释放后需充分贴壁

球囊扩张需保持压力稳定

技术要求

避免支架错位(误差<1mm)

控制扩张时间(30-60秒)

手术时间

30-60分钟

20-40分钟

四、适用人群:不同病情的选择

Ø 优先选药物支架的情况

大血管病变(直径≥3.0mm)

严重钙化或弯曲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需要强物理支撑的病变

Ø 优先选药物球囊的情况

小血管病变(直径<2.5mm)

支架内再狭窄(原支架处再次堵塞)

出血高风险患者(需缩短抗凝药使用时间)

拒绝体内留异物的患者

五、临床决策:如何选择?

记住下面这个四句口诀,对于到底应该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轻松拿捏!

看血管直径

粗直血管→支架

细小/弯曲血管→球囊

二看病变特点

首次简单病变→两者均可

支架内再狭窄→优先球囊

3.看患者需求

年轻患者想保留血管弹性→球囊

需长期强支撑→支架

4.看用药风险

可长期服抗凝药→支架

出血高风险→球囊




总结:两者互补而非竞争

对比维度

药物支架

药物球囊

血管支撑力

★★★★★

★★☆☆☆

异物残留

永久金属支架

完全无残留

适用血管

大血管

小血管/支架内

抗凝药周期

至少1年

1-3个月

 

² 药师提醒

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合适”的方案。两者如同手术刀与止血钳,需根据病情组合使用。但是无论是药物支架还是药物球囊,冠心病的治疗仍未结束,术后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做到如下几点:

1、抗血小板药物需要长期服用,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不可随意停用;

2、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对于冠心病治疗术后的患者,需要我们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于1.4mmol/L以下,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他汀类口服药物,以及针剂药物:如依洛尤单抗、英克司兰等,所以血脂达标不再是梦想;

3、对于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130/80mmHg以下)及血糖,减少支架再狭窄或其余血管狭窄的发生;

4、定期门诊复查,比如血生化、血脂、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期间复查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明确血管病变情况,期间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5、改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避免长期熬夜,饮食上减少油烟的摄入,一般建议盐小于6g/天,油小于25g/天;

6、严格控制体重,适当的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药学部 李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