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的腿因为骨折、手术等原因需要固定制动时,千万别让脚丫子也“躺平”!一个看似简单的“勾脚尖、绷脚尖”动作——“踝泵运动”,是预防致命血栓、促进康复的关键法宝。
一、为什么下肢制动后,脚腕动一动如此重要?
下肢被石膏、支具固定或手术后需要限制活动时,腿部肌肉尤其是小腿肌肉会大幅减少收缩。这会导致:
1. 血流速度显著减慢:肌肉的收缩就像“泵”一样,帮助把血液从下肢挤回心脏。肌肉不动了,这个“泵”就停了,血液容易在下肢静脉里淤滞。
2.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飙升:这是最严重的后果!血流淤滞、血管壁可能因手术或外伤有损伤、加上血液可能处于高凝状态,三者结合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就会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3.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长期不动,小腿肌肉会迅速萎缩、变细、无力。踝关节也会因为缺乏活动而变得僵硬,影响日后行走功能。
4.肿胀加重:血液循环不畅,组织液回流受阻,会导致下肢,尤其是脚踝和脚部肿胀更明显、消退更慢。
二、 踝泵运动:简单作,大功效
踝泵运动,就是主动活动踝关节(脚腕),做“勾脚尖”和“绷脚尖”的动作。它能有效对抗以上风险:
1.强力“肌肉泵”:通过小腿肌肉的规律收缩与舒张,像泵一样挤压深静脉,显著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是预防深静脉血栓最经济、有效、基础的方法之一。
2.促进消肿: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组织液回流,减轻肿胀。
3.延缓肌肉萎缩:保持小腿肌肉一定的收缩活动,减缓肌肉流失速度。
4.维持关节活动度:活动踝关节,防止其僵硬粘连,为日后下地行走打好基础。
5.简单易行,不受制动限制:只要脚趾和踝关节没有被完全固定,在医生允许下,即使躺在床上也能随时做。
三、下肢制动患者如何正确做踝泵运动?
1.起始位置:放松下肢,腿自然伸直(或根据舒适度轻微弯曲),脚放在床上或垫子上。
2.“勾脚尖”:缓缓地、尽量用力地将脚尖朝向自己(背屈),想象用脚尖去够自己的鼻子。此时会感觉到小腿前侧的肌肉(胫骨前肌)绷紧,小腿后侧肌肉(腓肠肌)被拉伸,保持这个最大位置5-10秒钟。
3.“绷脚尖”:缓缓地、尽量用力地将脚尖向下踩,指向远方(跖屈),想象芭蕾舞演员的脚背。此时会感觉到小腿后侧的肌肉(腓肠肌)绷紧,小腿前侧肌肉被拉伸,保持这个最大位置5-10秒钟。
4.“环绕”:以踝关节为中心,用脚尖缓慢地画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做几次。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是铁律:开始前必须得到医生或治疗师的明确许可。某些特殊手术或严重损伤早期可能有特殊要求。
2.疼痛是警戒线:动作过程中出现明显疼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应在轻度牵拉感或轻微不适可忍受范围内进行,绝不能忍痛强行活动。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禁止内外翻:踝泵运动只做前后方向的勾脚尖和绷脚尖。严格避免做脚踝向内侧(内翻)或外侧(外翻)的扭动,尤其是在骨折或韧带损伤制动期间,这可能导致移位或二次损伤!
4.频率和数量:多多益善,但分次进行!目标是在清醒状态下每小时做5-10分钟。
5.观察患肢:运动前后注意观察脚趾的颜色、温度、感觉和肿胀程度。如果出现异常苍白、发紫、发冷、麻木感显著加重或异常肿胀,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
6.个体化差异:不同伤情、不同手术、不同固定方式,能活动的范围和要求可能不同。
供稿 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 蔡建平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