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我踏上轮转之路,至今已有四月有余,先后经历消化科与胸外科的历练。这段旅程宛若一次深刻的“采风”,我如一名孜孜不倦的学子,在不同学科的画卷中采撷色彩,拼凑出对护理事业更为完整而深刻的理解。
于我——一名呼吸科护士而言,轮转是一场宝贵的跨界学习。在消化科,我的主战场从呼吸道转向消化道,日常面对最多的便是胃肠镜患者。从术前细致精准的肠道准备指导、耐心的健康宣教,到术后密切的清醒观察与科学指导,我深刻体会到消化科内镜护理所要求的“精细”与“预见”。而轮转至与骨科合并的胸外科,工作节奏与重心陡然巨变。我从“精细探查”的后方,走向“大刀阔斧”重建生命的前线。在这里,我护理的是经历肺叶切除、肋骨固定的患者,守护的是他们脆弱的呼吸与艰难复原的初期。协助他们有效咳嗽、实施疼痛管理、推动早期下床活动,需要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果敢的力量和温暖的鼓励。这段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何谓“生命的重量”与“重建的力量”。
这段独特的学习历程,也促使我不断思考日常忙碌的意义。当个人的自由向往与繁忙的工作发生冲突,什么才是我们作为临床护理人员最根本的坚守?复杂的工作环境让我不断成长,但偶尔也有疲惫之时。我们医院的对街是一所大学,那里时常为青春的灵魂播放时代的旋律。记得一个刚下夜班的清晨,经历整晚忙碌,身上还带着消毒水的气息和几分倦意,我迈出医院大门。就在那一刻,对面校园忽然响起《起风了》的旋律——清澈的歌声乘着晨风,越过街道,轻轻落进我的耳朵。
我不由抬起头,看见一夜风雨后被洗涤得澄澈如镜的天空,蔚蓝无际,几缕薄云仿佛也被歌声拂散。那一刻,巨大的反差击中了我。身后,是刚刚走出的、灯火通明的“樊笼”——那里有监护仪的滴答声、匆忙的脚步声、生命的重托与沉甸甸的责任;而眼前,是微风、歌声、无垠的“原野”——代表着自由、青春、诗和远方。
我的身体困于病房的方寸之地,心却随着那阵风飞向湛蓝的天空。这风,吹散夜的疲惫,也拂去心头的几分沉重。
但奇妙的是,短暂放空之后,我感受到的并非逃离的冲动,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与释然。我突然明白,我们日复一日坚守的所谓“樊笼”,于患者而言,恰是抵御风雨的堡垒、重获新生的起点。我们所有的忙碌与付出,不正是为了让他们有机会再次安然立于蓝天之下,自在呼吸、感受生活中美好与歌声吗?
这首偶然响起的《起风了》,于我不再只是一首普通的歌。它是一扇窗,让晨风与阳光照进忙碌的日常;它也是一座桥,连起我们被严格规训的职业身份与那个向往原野的真实自我。它提醒着我:护理工作固然是身穿白衣的坚守,但这份坚守的最终目的,是守护每一个平凡而珍贵的、“起风了”的清晨。
于是,我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带着被抚慰的心情与充满电的能量,融入早高峰的人流。我知道,下一次夜班结束时,依然会有风、有歌、有蓝天在等候。这份美好,是我与世界的默契,也是生活馈赠给每一位守护者最温柔的犒赏。
供稿 呼吸内科 毛文宁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