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 门诊:刘云婷
2019-10-09
浏览次数(2857)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老唐是我几年前护理过的一名病人,更是和我们一起对抗病魔并肩作战的战友,参与这场战役的还有他的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他的老伴儿。

他是个不善言辞的老头儿,高高的,瘦瘦的,一双大而浑浊的眼睛被疾病折磨的没了光亮,瘦弱的身子蜷曲在病床上仿佛轻轻一推骨头就要散架。那时他在靠窗的位置住着,不输液的时候就倚着窗户坐到小板凳上耷拉着脑袋。阳光照进窗子时,愈发显得人没有精气神儿。

老唐病情危重,儿女们凑在一起商量,决定手术。

尽管手术精心准备,术后的老唐仍然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和困难。最难熬的大概是在气管切开以后,戴着套管无法说话,而且需至少每两小时吸一次痰。那时的老唐已经瘦的没了个人形儿,皮包骨头形容他是最贴切不过的了。每次接班查房时都会在他清醒的时候跟他讲话,告诉他要加油好起来,早日回家。每每这时他那愈发浑浊的眼睛里仿佛闪过一丝光彩怔怔的看着你,双眸里流露出对生命渴望的那种神情让人不忍多看。

老唐很坚强,也许是怀有对生的渴望才使他能够承受住现在所经历的病痛折磨。他像孩子一样乖,乖乖吃饭,乖乖接受治疗。他躺在病床上,安安静静,像只受伤的老猫。吸痰时看他紧抓床褥的枯手和眼角泛出的泪光,你无法理解此刻他在经受多大的痛苦和煎熬……

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对老唐的家人们来说,身上附加的痛苦更是双倍的。在这期间,儿女们除了悉心照料着老唐,还对我们的治疗保持着高度配合。每次不管是去做晨间护理还是治疗,老唐的子女们都积极配合,协助给老唐摆好舒服体位,帮忙整理着床单被褥,所有的私人物品都按照医院要求摆放的整整齐齐,收拾的利利落落。

相处下来,我们和老唐以及他的家人们与其说是护患关系不如说是患难之交。我们更像是关系默契的战友,为了击退共同的敌人相互配合,相互打气。为了更好的照顾这个老人,使他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老唐的病床也挪到了离护士站最近的地方,科室组织了多次讨论,为老唐制定详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同事们似乎都已经养成习惯,接班前先问老唐的情况,下班后要去床前看一眼老唐才会放心离开;老唐的老伴儿是个慈眉善目的阿姨,每次她来陪护,总是妮儿妮儿对我们亲切的叫个不停;老唐的女儿很贴心,会给夜班的同事送上牛奶和水果;空闲的时候,老唐的大儿子会来护士站和我们唠叨他们的家事,谈论老唐的病情。当老唐体温得到控制,不再发烧,当老唐能多吃一点饭,当老唐可以在床上支撑着坐一会儿,哪怕是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会替老唐开心许久,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和曙光。

此刻,病床上躺着的这个瘦弱老者,他是医护人员和家属们共同守护的战友,我们都盼望着他可以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继续做一个丈夫,一名父亲,一位爷爷,能继续享受着妻贤子孝,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那天我下完白班,见到了老唐的老伴儿,多日的煎熬使阿姨憔悴了很多,我很心酸,跑去把柜子里的牛奶拿给了她,阿姨不停的说着谢谢,她一边和我道着老唐的日子不多了,感谢这段时间我们给予的照顾和关爱,一边催我下班赶紧回家歇着,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我不知道该安慰她些什么,只是紧紧的握着她的双手,眼泪跟着一起落了下来。

第二天上班,老唐走了。科室气氛似乎有些压抑,同事们也都默不作声,低头各自忙碌着。那一整天我心里都是空落落的,再看一眼老唐住过的床,空荡荡的,老唐真的走了。离开了热爱他的家人,离开了拼命救他的我们,离开了这个繁华鲜活的世界。

我感慨生命的脆弱,感慨医疗技术的局限。但是我更加明白了,医学是一个有温度的学科,用一颗心温暖另外一颗受伤的“心”,我们给予病人和家属的,不仅仅是治疗,更多的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