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假期遭遇急性主动脉夹层,专家“血战”降服“夺命杀手之王”
2017-12-14
浏览次数(519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2017年12月31日,元旦假期第二天,早上8点,伴随着天际线上喷薄而出的2017年最后一轮朝阳,胡先生从麻醉中完全苏醒过来。在护士的精心照顾下,顺利脱机拔管,生命体征平稳。

胡先生的故事,还得从两天前说起。

12月29日,凌晨时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刚刚入睡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外科主任程兆云教授惊醒。电话是一位漯河的患者胡先生打来的。两年前,同村的一位心脏病患者在程兆云副院长的妙手仁术下,成功得到救治。如今遇到困难,胡先生第一时间向同村好友要来程兆云副院长电话,咨询求救。

前一天中午,34岁的胡先生和几位朋友聚餐,多喝了几杯,到傍晚,一向身强力壮的胡先生突发心前区一阵剧烈疼痛。听完患者陈述的病情,程兆云高度怀疑患者得的是主动脉夹层,立即嘱托大血管外科病区张志东主任安排急救车辆星夜奔赴漯河。天将破晓时,患者急诊入院,诊断明确,是非常凶险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瘤变。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壁内膜发生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血肿,导致血管壁分层,剥离的内膜片分隔形成“双腔主动脉”。

A型主动脉夹层就是主动脉夹层里最为凶险的一种,发病急,进展迅速,是名副其实的“夺命杀手之王”。文献报道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头两天死亡率约50%,每小时约1%,75%以上患者1个月内死亡。因此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经诊断明确,需尽早手术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明确病情,张志东当即判断:胡先生病情严重,每耽搁一分钟,危险就多一分,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后果难料。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大多需深低温停循环,以人造血管置换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并植入象鼻支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对于这个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大血管外科团队,所有准备程序有条不紊。翟水亭主任、张志东主任确定手术方案,值班大夫陈小三主治医师马上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术前沟通,联系麻醉科林宏启主任团队、超声科胡彦斌、体外循环杨雷一、李建朝团队、输血科梁玉主任团队、手术部孙静护士长;成人监护室孟树平主任团队积极控制血压,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大血管外科病区乔亚娟护士长联系确认各个术前准备环节....这是一场与死神的竞赛。

30号一大早,大血管外科病区张志东主任团队已经准备到位。手术部、麻醉科、体外循环科、超声科、护理部等部门的精干力量也都提前到位,配合手术。8时30分,患者麻醉就绪,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张志东主任、乔刚主任医师、陈小三主治医师走上手术台,无影灯下,柳叶刀上,聚精会神,为患者实施手术。

开胸,发现心脏外的心包下面本应是淡黄色透明的心包液体己变成暗红色,很显然,患者的血己经通过破裂主动脉渗出到心包腔。这是最危险的“先兆破裂”。它预示着患者命悬一线,因为一旦夹层破裂,马上就会出现致命性的大出血,患者可能连手术机会都没有!

不需要讨论,手术团队立刻进入紧急程序:麻醉组药物降压、肝素化,体外循环组已完成预充、排气,护理组准备好体外循环器械及插管并取血,外科组打开心包、吸净积血并紧急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心包填塞、累及冠脉,对于这个团队,是常见病症。张志东主任和团队成员密切配合,阻断主动脉,心脏停跳,剪开主动脉,发现破口在升主动脉前壁,约4公分长。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手术紧张却有条不紊。下午二点半,整个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全转回ICU继续治疗。

12月31日,艳阳初照,病房内暖如春晓。生死关前走一遭,胡先生心有余悸。他的妻子则感到非常庆幸,既庆幸及时拨通了程兆云副院长的电话,走对了求医的路子,又庆幸遇到了医术高超的张志东和他的团队。

但对张志东来说,这只是个普通的手术,是他每年众多手术中普通的一例。连续3年,张志东和他的团队A型夹层年手术量超100例,术后48小时拔管率超过70%。超过400名遭遇“夺命杀手之王”的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出院,回归到自己幸福的家庭。

谈及病情的凶险和手术的劳苦,张志东总是云淡风轻。他说,所有的成果都是集体智慧、集体劳作的结晶,每一例手术的成功,既得益于团队的精湛技术,又得益于全院多个科室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共同努力。